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55
教會歷史(六)
宗教改革之後
Fisher Ke 柯建裕
橙縣中華福音教會成人主日學
參考資料:聖經簡報站;蘇文峰「基督教會史」
賀宗寧「教會歷史」;祁伯爾「歷史的軌跡」 1
教會歷史
課程大綱
1. 初代教會 (33-313)
2. 國教時期 (313-500)
3. 中世紀教會 (500-1200)
4. 宗教改革之前
(1200-1517)
5. 宗教改革運動
(1517-1600)
6. 宗教改革之後
(1600-1700)
7.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8.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9. 異端的興起
10.靈恩運動
11.中國教會史(1)
唐朝-清末
12.中國教會史(2)
民國之後
思考問題
• 你覺得一個人信主是因為神的揀選還是人
的自由意志?
• 你對清教徒的印象是什麼?
• 你有聽過哪些基督教的宗派?你曾參加過
哪個宗派?
3
4資料來源:蘇文峰,基督教會史
內容大綱
• 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殺
• 亞民念主義
• 英倫三島的改革
• 重洗派
• 天主教的改革
5
聖巴多羅買日大屠殺
6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二世
法蘭西斯二世
查理九世
法國
加爾文派信徒在法國稱爲預格諾派(Huguenots),在1559年時
約有40萬信徒。1560年查理九世登基時,還不滿11歲,朝政由
太后麥第奇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Medici)掌控。預格諾派後來
取得相當的政治勢力,在1562年開始與天主教發生幾次內戰。
凱瑟琳擔心預格諾派的勢力太大,威脅到查理九世的王位,就
在1572年策畫一場大屠殺,企圖消滅預格諾派的所有信徒。
預格諾派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二世
法蘭西斯二世
查理九世
法國
1572年聖巴多羅買日,許多
預格諾派和天主教的貴族齊
聚巴黎,參加那瓦爾王亨利
(Henry of Navarre)和查理九
世的妹妹瑪格利特
(Marguerite)公主的婚禮。
那瓦爾王亨利是預格諾派信
徒。
那瓦爾
巴黎
1572年
聖巴多羅買日
大屠殺
在8月24日教堂鐘響之時,開始三天三夜的大屠殺,在巴黎有二
千至八千名預格諾派信徒被殺,大屠殺擴散至巴黎市郊及附近
城鎮,持續數週之久,估計死亡數目大約從一萬人至七萬人之
間不等。。
太后凱瑟琳和查理九世巡視大屠殺的成果。
凱瑟琳
查理九世
這場大屠殺被認為是16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一場
宗教屠殺,也是法國宗教戰爭的轉捩點,更正
教喪失大批菁英,倖存者則趨向極端。後來經
過一段時間的鬥爭,那瓦爾王亨利終於在1594
年成爲法國國王,是爲亨利四世。爲了獲得法
國居多數的天主教徒的接受,他在即位之前,宣佈自己是天主
教徒。
但他沒忘記他舊日的同道,在1598年頒佈「南特諭令」(Edict
of Nantes),宣佈賦予預格諾派公民權,並准許他們自由舉行
崇拜。1610年亨利遇刺身亡,戰爭再起。
1629年,預格諾派在法國的最後一個據點失陷,於是該派在法
國的政治力量完全崩潰,信徒都逃到其他國家及新大陸避難。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五世
馬克西米良一世
路易十四世
1555年
奧斯堡和約
德國自1555年「奧斯堡和約」之後,有一段的和平時日。但到
了1618年,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戰爭又起。
經過30年的惡戰,人口從1500萬人減到500萬人,直到1648年簽
訂了「韋斯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戰爭才結束。
此和約的內容與奧斯堡和約相似,只是加上一點:在德國對更
正教的容忍,除了路德派,也包括加爾文派。各地的宗教,也
是看封侯的信仰而定。
1648年
韋斯發里亞和約
30年戰爭
1517
法蘭西斯一世
亨利二世
法蘭西斯二世
查理九世 亨利三世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世法國
亞民念主義
13
亞民念(Jacobus Arminius, 1560-1609):
荷蘭神學家。在他還小的時候,西班牙人來,
毀了他的家鄉,也殺害了他的父母和親友。
他被一些有愛心的荷蘭人領養,長大後進入
萊登大學受教,在校內表現優異。
由於他的天資,阿姆斯特丹市長資助他出國
深造。在日內瓦,他贏得加爾文繼承人伯撒
的好評。他也前往義大利進修。
回國後,亞民念於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
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
能幹的牧師。
亞民念心境和平,不好爭辯。
他在1589年受委任,要求他去駁斥一位名叫昆赫特
(Koornhert) 反對加爾文預定論的神學家。亞民念在研究了
昆赫特的文章,與聖經經文比較,最後在掙扎之中,他對無
條件的預定教理表示懷疑,而斷定人有選擇的自由。認為昆
赫特是正確的結論。1603年,任教於來頓大學,與一嚴格相
信預定論的同事葛馬如(Francis Gomarus)辯論,亞民念
被誣為天主教和西班牙支持者,亞民念及其跟隨者遂向政府
要求召開大會公開辯論,但亞民念在大會之前1609年便去世。
其跟隨者於1610年擬定抗辯文(Remonstarance)五點,清
楚陳述他的神學立場。最後,雖然自認是加爾文信徒的亞民
念,卻成了加爾文主義相對的亞民念主義的代表。
加爾文主義TULIP (1619) 亞民念主義PEARL (1610)
Total Depravity
全然墮落
Prevenient Grace
先在的恩典
Unconditional Election
無條件揀選
Election of the Faithful
信徒蒙揀選
Limited Atonement
有限的贖罪
Atonement for All
普世的贖罪
Irresistible Grace
不可抗拒的恩典
Resistible Grace
可抗拒的恩典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
聖徒蒙永恩
Liable of Lost
可能的墮落
「亞民念主義」與「加爾文主義」
加爾文主義 亞民念主義
因為亞當的罪,使人一出生就
在墮落的狀態裡面,人在這個
墮落狀態裡面,是全然的墮落。
在墮落的狀態裡面,他沒有想
要尋求神,是 神來找他,所以
是神先主動來找人。
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都是
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
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1-12)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
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
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44)
神先在罪人身上,有祂的行
動、恩典的安排,這個「先
在的恩典」是幫助人或者是
修補人因為墮落和罪對意志
的打擊,因此人可以對救恩
有感覺、有回應的能力。
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約
壹4:19)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
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
顯明了。(羅5:8)
人的墮落
加爾文主義 亞民念主義
人是全然墮落,所以人在墮落
中間裡面,他不會尋找 神,因
此他會得救信耶穌,乃是 神無
條件的預定跟揀選。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
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
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羅9:11)
神預定的旨意是根據祂的預
知。神預知有些人對福音有
信心,會回應祂的呼召,而
這些人就是神所預定的。
就是照父 神的先見被揀選、藉
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
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彼前
1:2)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
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
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8:29-
30)
揀選與預定
加爾文主義 亞民念主義
神的預定揀選,只是為了祂所
預定揀選的人。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
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
6:37)
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
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
裏來。』(約6:65)
基督耶穌的救贖是為全人類
的。所以基督耶穌的救贖,
足夠供應給每一個人,但是
祂只有對信的人有效。
祂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約壹
2:2)
這就是 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
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
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
了我們。(林後5:19)
救贖
加爾文主義 亞民念主義
神把信心的恩典,賜給人可以
信 神,他沒有辦法抗拒從神來
的恩典。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
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
6:37)
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
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徒13:48)
神盼望每一個人得救,這是
神的旨意,但是當恩典臨到
人的時候,人本身可以抗拒。
他可以回應,他也可以抗拒
神救恩的邀請。
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
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
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次願意
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
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
意。(太23:37)
恩典
加爾文主義 亞民念主義
因為預定揀選,是按照神的旨
意,一個被神揀選的人,他一
定不會失去救恩。所以當人被
神預定揀選時,他會跟隨主到
底,直到他見主面,他不會半
途而廢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
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
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彼後1:10)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
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
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
他們奪去。(約10:27-28)
我們如果不緊緊跟隨耶穌的
話,有可能中途離開主、背
信主,我們不會不斷的跟隨
主直到我們見主面。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
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
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
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
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
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
他。(來6:4-6)
救恩的保證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西班牙 查理五世 腓力二世
亞民念
荷蘭獨立戰爭
亞民念的教導,在荷蘭引起極大的神學爭論。
1618-19年荷蘭改革宗政府在多特(Dort)召開一次會議,這是改
革宗教會(Reformed Church,或譯歸正教會,即加爾文派教會)有
史以來最大的會議,會中一致通過拒絕亞民念的教導,將其定罪,
並採納富有加爾文派思想色彩的教會法規。亞民念派隨即遭到放
逐,數年後捲土重來,但直到1795年才得到國家正式承認。
亞民念主義在英國產生更大的影響,滲入了安立甘教會和絕大多
數不同意派的教會中。衛斯理約翰採納了亞民念主義,成為衛斯
理循道派的信條。因為亞民念主義的主張有利於福音的傳佈,美
國福音派多傾向亞民念主義的觀點。
英倫三島的改革
23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英國教會的改革不是由神職人員所領導,而是由國王領導。其導
火線是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亨利八世(1509-47在位)起初因其父
亨利七世要求,為了保持與西班牙的同盟關係,而在登基前娶了
寡嫂西班牙公主凱瑟琳。這婚姻原本違反天主教法典,在當時,
必須有教宗特許才能消除姻親關
係。但是凱瑟琳宣佈她的第一次
婚姻並未圓房,認為只需宣佈第
一次婚姻無效即可。教皇當時受
西班牙掌控,就特准了此婚姻。
當時亨利18歲,凱瑟琳24歲。
英國教會的改革
凱瑟琳亨利八世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凱瑟琳王后和亨利八世的婚姻维持了24年,這段期間凱瑟琳王
后得到了英格蘭國民的愛戴。但是凱瑟琳只生了一個女兒瑪麗,
其他六胎都夭折。亨利八世認為因他娶了兄嫂,才招來這些咒
詛,因此請求教皇批准他與皇后凱瑟琳離婚,並讓他另娶凱瑟
琳的侍女年輕漂亮的波林(Ann Boleyn),好爲他立後。
教皇礙於西班牙的勢力,拖延了好幾年都未批
准,因為波林已經懷有身孕,於是亨利決定自
行處理此事。1533年他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克
藍麥(Thomas Cranmer)的協助下,先宣告他
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隨即和波林結婚,生下
一個女兒,即日後的伊麗莎白一世,瑪麗從公
主一夕之間變成國王的私生女。
波
林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1534年亨利命國會通過「最高權威法」,宣
佈他及其王位繼承人爲「英國教會在地上唯
一最高的元首」。
從此英國教會脫離了天主教。但除了改變英
國教會在地上的最高元首外,並無其他教義
與儀式的改變。
亨利及英國人也仍自認爲是正統的天主教徒
(亨利曾痛批馬丁路德為異端,而在1521年獲
教皇頒授「信仰捍衛者」的尊號),英國教會
仍維持由主教克藍麥治理。
克藍麥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生下兒子不久後,就
過世了,被認為是亨
利八世的六個妻子中,
最美好、最謹慎,也
最慈悲的一位。
亨利死後其子愛德華六世(1547-53在位)繼位。
愛德華六世是亨利八世與他第三任妻子西穆
爾(Jane Seymour)之子。西穆爾是支持抗議
宗的信徒。
9歲即位。馬克吐溫以他
為藍本,虛構出《乞丐
王子》一書。
愛德華六世
西穆爾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克藍麥的指導下,英國教會與天
主教漸行漸遠,在教義與禮儀上都有所變革,例如:
聖餐時,信徒可以同時領受餅和杯;教堂裏取消圖
像等。
為了強化改教運動,克藍麥特別從德國請到復原教
的領袖們,到牛津及劍橋執教。
又因為許多聖職人員仍然照傳統羅馬方式舉行教會
儀式,克藍麥在國王特許下,派遣「御用牧師」到
各地遊行講道,教導聖職人員,也教導一般百姓。
克藍麥也是「公禱書」與「四十二信條」的主要起
草人。
克藍麥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愛德華在位僅6年,15歲就死了,由凱瑟琳
的女兒瑪麗(1553-58在位)繼位。
瑪麗一直都是天主教的支持者。在波林王后
的操縱下,她從國王長女的寶座,跌落為國
王私生女,甚至被波林強迫當妹妹伊麗莎白
的侍女。她痛恨宗教改革。她致力於使英國
回復天主教,因此在瑪麗任內,天主教勢力
得以捲土重來。
瑪麗極力逼迫改革派,在1555一年之中就燒
死了75個包括大主教克藍麥在內的改革派人士,在她統治期間
約燒死了300人,而得到「血腥瑪麗」 (Bloody Mary)之稱號。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1570 1580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愛德華
六世
瑪麗 伊利沙白一世
瑪麗死後,由波林的女兒伊利沙白(1558-
1603在位)繼任。
她母親的婚姻既遭羅馬教廷否認,她也就
不得不自認爲抗議宗。
而她登基時,血腥瑪麗的逼迫,已使得英
國的民情更同情抗議宗。
1563年英國教會將克藍麥所擬的信條修改,
通過了具有抗議宗精神的「三十九信條」,
直到今日仍爲英國教會的正式信條。從此
天主教徒在英國成了少數。伊利沙白一世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當血腥瑪麗在位年間,英國許多更正教徒逃到日內瓦,歸附了
加爾文。當伊利沙白登位後,他們帶著加爾文的觀念回到了英
國。
他們不能滿足於1563年的《三十九信條》,希望看到英國教會
在教義、禮拜儀式、教會結構及道德上徹底的純淨(purify the
church),因此他們被稱爲「清教徒」(Puritans)。
清教徒渴望看到每個教會都有熱心的、屬靈的、善講道的牧師。
他們要求廢除當日流行的牧師禮袍、跪著領聖餐的方式、婚禮
中的戒指儀式,以及洗禮時劃十字的記號。
清教徒
清教徒認為,牧師的禮袍使聖職人員成為特殊階級,無形中聯想
到天主教祭司的權威。跪著領聖餐的方式,令人聯想到天主教的
化質說,敬拜臨在聖餐的基督身體。
婚禮中的戒指儀式,則代表天主教以婚禮為七聖禮之一的看法。
洗禮時劃十字的記號,對清教徒而言,純屬天主教的迷信。
因此,他們迫切希望教會把這些「天主教的舊酵」都掃除乾淨。
不久,他們又進一步要求在每一個教會中選出長老來,負起教會
懲治的工作。他們也盼望廢除主教制,由百姓選出他們自己的牧
師,而且所有牧師地位平等。
這項要求,是要使教會行政制度由「主教制」變成「長老制」。
雖然清教徒反對英國教會的主教制及許多儀式、條文,但他們絕
不脫離教會。他們仍願留在教會中,從內部加以改革,以便照加
爾文日內瓦教會的模式,塑造英國教會。
分離派信徒則認為,從內部改革英國教會的工作,不是絕望
就是一項冗長乏味的事工。因此,他們決定脫離英國教會,
故被稱為「分離派」(Separatists)或「不同意者」
(Dissenters)。
在教會行政制度方面,他們強調每一個教會都是獨立自主的,
沒有一個教會可以干涉另一個教會。因此,他們又稱為「公
理派」(Congregationalists)或「獨立派」(Independentists)。
當時英國有四個宗教派別:羅馬天主教派、安立甘教派(英國
國教)、清教派、分離派。
安立甘教徒多擁護國王和主教制。清教徒為國會的忠實支持
者,欲以長老制取代主教制。分離派則否認主教制和長老制,
主張以地方區會為教會行政的真正單位。
分離派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伊利沙白女王在宗教上採取緩和政策,反
對極端的清教主義並加以控制,但她卻沒
有殲滅它。她發現,當她和羅馬教廷對立
時,她實在需要許多清教徒的支持。
1593年伊利沙白和英國教會大主教一起迫
使國會通過法律,向清教徒和天主教徒施
壓,命令所有分離派認同英國教會,否則
便要自動離開英國。
許多分離派信徒在受到逼迫期間,紛紛逃
到荷蘭。
伊利沙白一世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五世 瑪麗 雅各六世蘇格蘭
雅各
一世
1603年伊利沙白女王逝世,因她未婚無子嗣,英
王亨利七世的玄孫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就繼位,
稱為詹姆士一世(James I),統治了英格蘭和蘇格
蘭。他往倫敦上任途中,一群清教徒呈給他一份
「千人請願書」,請求修改英國教會的規條。雅
各一世於是召開會議討論這些問題,結果只達成
一項重要決議,就是開始翻譯一本新的聖經譯本。
雅各委派了54個學者,花五年(1607-1611年)譯成
著名的「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聖經,
成為最廣被閱讀的聖經譯本。
詹姆士一世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五世 瑪麗 雅各六世蘇格蘭
詹姆士
一世
1618年詹姆士允許合法的體育活動在主日舉行,
並下令要在主日講台上宣布體育動態。
但清教徒一向強調主日不可作工,這項諭令使清
教徒十分憤怒。清教徒也重視讀經、家庭崇拜、
道德純潔,詹姆士強調的事,卻與他們對立。
1622年詹姆士下諭令,指示牧師在講道時,應說
甚麼,不應說甚麼。清教徒卻相信,牧師必須依
靠聖靈,自由傳講神的話。
那些不能容忍這些限制的人,就離開英國往別處
居住。
詹姆士一世
重洗派
37
• 有一段時期,改教運動所向披靡,因為有路德狂暴的前鋒
沖刺,加上慈運理、加爾文及許多改教者的援助。另一方
面,羅馬教會繼續腐化、教皇處事不慎,以致使這個巨大
而古老的建築物,從根基開始搖動,甚至幾乎全幢倒塌。
• 然而,突然間,改教運動停頓了下來。有幾個原因使然:
1. 路德在農民戰爭中的立場。
2. 重洗派的影響。
3. 抗議宗本身的分裂。
4. 「因信稱義」教義的錯誤應用。
38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重洗派源於瑞士蘇黎世。
他們對慈運理和路德的改革不滿意,認爲改革不夠徹底。
他們主張,教會應當是由「真心相信福音的人」所組成。
他們認為,導致教會墮落,充斥假信徒的原因有二:
1.嬰兒洗:造成大批掛名的假信徒。
2.政教合一:使基督教國的公民,自動成為教會的會友。
嬰兒洗禮對當時多數人而言,是牢不可破的觀念,因擔心嬰兒
若不受洗,一旦夭折,將無法得救。
重洗派認為,聖經裡面找不到為嬰兒施洗的根據;慈運理卻贊
成嬰兒洗。最後蘇黎世議會接受慈運理的看法,拒絕重洗派。
重洗派(Anabaptists)
1525年在一次蘇黎世的聚會中,格列伯(Conrad Grebel)率先
為布勞洛克(Blaurock)重新施洗,之後布勞洛克也爲其他人施
洗。這使他們被稱爲「重洗派」。
重洗派主張政教分離,堅持信仰自由,反對透過法律強制民
眾信仰任何宗教。
當政教合一時,錯誤的教義不但觸犯教會,同時也觸犯了政
府的法律,因此「異端」成為須由政府嚴懲的大罪。重洗派
卻認為,教會可以逐出異端,但不應讓政府來治罪。
早期重洗派教導信徒:要盡力與世界分開,也不可捲入「動
用刀劍」的事,因此他們規定其信徒不可擔任公職,不可當
兵,不可起誓,也不可興訟。
有些重洗派信徒設立「弟兄社區」,實行凡物公用的生活。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重洗派以驚人的速
度發展,遍及瑞士
許多縣郡、奧地利、
波希米亞、德國南
部,直到萊因河谷,
抵達荷蘭。
重洗派在瑞士被稱
為「瑞士弟兄會」;
在荷蘭則發展成
「門諾會」。
重洗派(Anabaptists)
瑞士
弟兄會
門諾會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重洗派對於現有政治秩序採漠視或敵
視的態度,使人認爲他們是革命份子。
天主教因重洗派而怪罪路德派,以致
路德派也痛恨重洗派。
閔斯特(Münster)事件使重洗派的名
聲更受重創。一位自認爲先知的馬提
斯(John Matthys),帶領一批重洗派
信徒攻佔了閔斯特(1533),宣稱新耶
路撒冷就要降臨該城,又實行共産,
後來甚至實行多妻制。結果該城被包
圍攻破(1535),城中居民慘遭屠殺。
重洗派(Anabaptists)
閔斯特
閔斯特王國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慈運理派、路德派、加爾文派及天主教,一起發動對重洗
派殘忍的逼迫。他們或者被吊死,或者被燒死,更多是被
淹死。逼迫他們的人且取笑說,他們喜歡洗就讓他們洗個
夠。受害者達數千人之衆。
重洗派(Anabaptists)
閔斯特王國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門諾西門斯
門諾西門斯(Menno Simons, 1496-1561):
門諾於1524年在自己家鄉弗立斯蘭(在荷蘭一帶)被立
為天主教神甫。他在聖經上多下功夫,並研讀早期作
者和路德等改教領袖的著作。
1536年他脫離羅馬天主教,加入弗立斯蘭重洗派。他
在荷蘭及德國各地旅行,每到一處,必將信徒組成教
會,藉講道及寫作勸勉他們。
不久以後,這批信徒就以「門諾派」取代了重洗派。
他們是一些和平、勤奮、興盛、被人尊重的公民。在
改教時期到處被拒的重洗派信徒,現在卻是一批被譽
為敬虔的基督徒。他們最大的貢獻,是強調政教分離。
1693年瑞士弟兄派分裂,因為亞們(Jacob Ammann)根
據聖經(林前5:11)認為,應當與被革除教籍的人完全分
開;但其他人則認為,這點只應用在聖餐上。
亞米胥派(The Amish)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
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
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
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
可。(林前5:11)
1693年瑞士弟兄派分裂,因為亞們(Jacob Ammann)根
據聖經(林前5:11)認為,應當與被革除教籍的人完全分
開;但其他人則認為,這點只應用在聖餐上。
瑞士弟兄派分裂以後,亞們的跟從者訂立了嚴格的教會
懲戒方案;這方案使他們保持獨特的傳統生活形態,不
使用現代科技,並且不與外人通婚,被稱為「亞米胥
派」。
直到今天,在美國賓州、俄亥俄州、印地安那州、愛阿
華州及加拿大安大略省,都可以找到亞米胥派的聚居區。
亞米胥派(The Amish)
亞米胥派(The Amish)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詹姆士五世 瑪麗 詹姆士六世蘇格蘭
詹姆士
一世
1609年,有一群從英國遷來荷蘭的信徒,成立了第一間浸信會
教會,理念和重洗派一樣,都反對嬰兒洗,但當時還是實行澆
水禮。隨後有些浸信會成員返回英國,在英國建立浸信會教會,
並鼓吹宗教自由和政教分離。其領袖因此被捕入獄,最後死在
獄中。但這運動不斷擴展,三十幾年後(1648年),英國的普通
浸信會(相信亞米念主義)會友已達一萬五千人。
1630年從英國的公理會分裂出來一小群人,他們成立了特別浸
信會(相信加爾文主義),實行全浸禮。
浸信會
查理
一世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詹姆士五世 瑪麗 詹姆士六世蘇格蘭
詹姆士
一世
本仁約翰(John
Bunyan)原為一個補
鍋匠,後來成為浸信
會牧師,因政府禁止
未獲得國家教會所發
執照者講道,他拒絕
順從,就入獄12年,
卻在獄中寫成了偉大
的著作《天路歷程》
(Pilgrim’s Progress)。
查理
一世
查理
二世
本仁約翰
克
倫
威
爾
本仁約翰
天主教的改革
50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英格蘭
愛德華六世 血腥瑪麗
神聖羅馬帝國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伊利沙白一世
雅各五世 瑪麗 雅各六世蘇格蘭
雅各
一世
查理
一世
克
倫
威
爾
查理
二世
查理五世
馬克西米良一世
威廉
三世
抗議宗的改教運動,在天主教內也激起了一些有識之士改革天
主教的熱忱。在他們的鼓勵之下,教皇保祿三世在義大利北部
的小城天特(Trent)召開大會。會議從1545年到1563年間,間歇
的開會。
「天特會議」是天主教內部自我改革的里程碑,確認教皇的權
威,鞏固了天主教的思想及組織體系,以對抗更正教,對內部
的腐敗也加以改善。
天特
奧斯堡合約
1517
這個天主教的內部改革運動,被稱爲「反改教運動」
(Counter Reformation),使天主教從腐敗及更正教的打
擊中,重新站立起來,並阻止了更正教在歐洲更大的擴
張。之後雙方只能在宣教工場上爭長短了。
在反改教運動中,「耶穌會」(Jesuit)的興起,提供了
很大的助力。這個在天主教宣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組
織,是羅耀拉(Ignatius Loyola, 1491-1556)
所建立的。
羅耀拉出身軍旅,他在巴黎大學時,認識
了後來到亞洲宣教的沙勿略(Francis
Xavier)。兩人志同道合,在1534年組織
了耶穌會,旨在領人歸回天主教。
羅耀拉
耶穌會是一個紀律很強的修會,強調完全服從領袖,願
意在任何嚴苛的條件下,接受指派的任務。所以有人稱
他們為「神的精兵」、「神的特戰隊」。
耶穌會的三大特色是興學、宣教和遏止更正教的散播。
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
的辦學團體之一。台灣的輔仁大學、徐匯中學、光啟社、
耕莘文教院,都是耶穌會所創立。
該會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
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
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天特
羅耀拉
沙勿略
因著他們的努力,使波蘭、奧地利及德
國南部都歸回了天主教。也使好些歐洲
地區(如比利時、愛爾蘭)留在天主教中。
他們也到北美、南美和亞洲作了許多宣
教工作。沙勿略是第一個到日本宣教的
天主教宣教士,被稱為是「亞洲使徒」。
沙勿略
1460 148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1600 1620 1640 1660 1680 1700
天特
羅耀拉
沙勿略
1583年(明神宗萬曆11年)耶穌會宣教士利瑪竇
(Matteo Ricci)抵達中國宣教。
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宣教的開拓者之一,除了傳播天主
教教義外,還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
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也是第一位閱讀
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
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
朝鮮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利瑪竇

More Related Content

What's hot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Jian-Yu Fisher Ke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Jian-Yu Fisher Ke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Jian-Yu Fisher Ke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查經簡報分享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查經簡報分享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Jian-Yu Fisher Ke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查經簡報分享
 
提多書第一章 如何選立領袖
提多書第一章如何選立領袖提多書第一章如何選立領袖
提多書第一章 如何選立領袖查經簡報分享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Jian-Yu Fisher Ke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Jian-Yu Fisher Ke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Jian-Yu Fisher Ke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Jian-Yu Fisher Ke
 

What's hot (20)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四) 宗教改革之前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 靈恩運動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教會歷史(十一) 中國教會史(1)唐朝-清末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 (上) ppt
 
撒母耳記上 第三章 ppt
撒母耳記上 第三章 ppt撒母耳記上 第三章 ppt
撒母耳記上 第三章 ppt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約翰福音第14章
約翰福音第14章約翰福音第14章
約翰福音第14章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 真假福音
 
提多書第一章 如何選立領袖
提多書第一章如何選立領袖提多書第一章如何選立領袖
提多書第一章 如何選立領袖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撒母耳記上 第9章 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使徒行傳第15章ppt
使徒行傳第15章ppt使徒行傳第15章ppt
使徒行傳第15章ppt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路加福音第九章(上)
路加福音第九章(上)路加福音第九章(上)
路加福音第九章(上)
 
使徒行傳第21章ppt
使徒行傳第21章ppt使徒行傳第21章ppt
使徒行傳第21章ppt
 

Similar to 教會歷史(六) 宗教改革之後

教会史
教会史教会史
教会史amdg999
 
Brothren 弟兄会
Brothren 弟兄会Brothren 弟兄会
Brothren 弟兄会counterpart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Suifeng_Joseph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amdg999
 
神密的共济会(中)
神密的共济会(中)神密的共济会(中)
神密的共济会(中)Yuan-Kai Tang
 
宗派的產生
宗派的產生宗派的產生
宗派的產生gaanchurch
 

Similar to 教會歷史(六) 宗教改革之後 (6)

教会史
教会史教会史
教会史
 
Brothren 弟兄会
Brothren 弟兄会Brothren 弟兄会
Brothren 弟兄会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
 
神密的共济会(中)
神密的共济会(中)神密的共济会(中)
神密的共济会(中)
 
宗派的產生
宗派的產生宗派的產生
宗派的產生
 

More from Jian-Yu Fisher Ke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Jian-Yu Fisher Ke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Jian-Yu Fisher Ke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Jian-Yu Fisher Ke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Jian-Yu Fisher Ke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Jian-Yu Fisher Ke
 

More from Jian-Yu Fisher Ke (14)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教會歷史(六) 宗教改革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