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7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上海大学 2009 ~2010 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答题卷
课程名称:         传播理论研究               课程编号:        141101705


学 分: 4        考试日期:2010.4.

应试人声明:
  我保证遵守《上海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中的《上海大学考场规
则》,如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愿意接受《上海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行为
界定及处分规定》的纪律处分。

应试人   钱佳庆     应试人学号    09721712       应试人所在院系 影视学院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得分
鲍曼的社会学观对于我的传播学学科认知的几点启示

       齐尔格特·鲍曼,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以他在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学理
论中的 工 作而 闻 名于 世 。他 获 得过 1989 年度的 欧 洲社 会 学和 社 会科 学 的
AMALFI 奖。《通过社会学去思考》1 是他的代表作。
       鲍曼的这部著作的写作手法有点类似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和古斯塔
夫·勒庞的《乌合之众》——随笔漫谈间做到了大道至简。


一 学科知识的分工结构


       作者开宗明义地讲自己的这部论述不具备理论上的严密性和结构体系上的
完整性,但我在阅读中据其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以下人们进行认知活动
的脉络和结构:


       一般人             人研究人(自身)与世界(外在)的关系——哲学建构

(第一次分工)

       专家学者2           人研究世界(外在)——自然理工学科建构

                       (第二次分工)

                       人研究人(自身)——人文社会学科建构

                                               一般人(常识)



                                               社会学家



                           其他人文知识精英:政治学家 经济学家 历史学家 法学家等

                          (第三次分工)

                           社会学家



1   英文名:Thinking Sociologically
2   社会知识精英,研究者
鲍曼在文中提出了知识分工的观点。我将这一思想一以贯之,如上图所示,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较完整地划分出了人们知识体系的三次分工。在第二次分工
中,我认同鲍曼关于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一道“关心人造
的世界”的观点,并进一步抽象,将人文社科类研究归结为对于人的行为的研究 。
同时,在作者提出的略显简单的关于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单纯划分基础之上,
我补充了关于哲学学科的必要性。


二 社会学学科的几大局限


  读了鲍曼的作品之后,同证了本人之前已有的一种想法:一切旨在人研究人
的人文社会学科存在共有的局限 ——作者称之为 “局内人局限”。作为文科生,
这点引起了本人深深的共鸣。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者无法完全与他们试图理解的经验中的知识一刀两断。
放置在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下来试探所谓“局内人局限”,或许可以得到更明显的
回响。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存在这样一种研究习惯:如同对待小白鼠一样,研究
者将人放置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如耶鲁的霍夫兰进行的说服态度效果研
究),这一做法在以批判学派为代表的学者那里遭到很大质疑,人对人的研究不
能单纯地靠控制变量来进行。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等可以毫无顾虑地与研究
对象保持距离。
  鲍曼在尖锐地指出人文学科研究存在的“通病”时进一步揭露了社会学学科
自身存在的局限。
  社会学学科研究无法做到轻装上阵。作者认为,“每一位试图进一步推动社
会学向前发展的研究者都会发现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描述规定它的行为及相互作
用的定义等都已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早已是常识性知识的考察对象”。这导致了
社会学与“常识”之间不够“健康”的关系。
  鲍曼认为,自然学科可以对“常识”保持高傲的平静。而反观社会学,它讨
论的问题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即便是鲍曼自己的著作论述,读后也不难发现,社会学家使用的术语及大量
意义的承载体都快不堪意义的重负了。很多研究的对象既熟悉又陌生,这给厘清
学科知识结构带来挑战。我以为,这和脱离了“常识”的物理学、生物学大相径
庭。自然知识的学科体系和公式定理显得澄澈而纯美。而在上图的第二次分工中 ,
人文学科是可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原因还是在于人文学科是人类(专家学
者等知识精英)研究人类自己的学科,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观点都可以在浩大的
现实群体中找到得以支撑的实例。人也是形形色色的人,这就构成了包括社会学
在内的人文学科研究中挥之不去的变数。
    现今社会学研究除了鲍曼所说的有些“杂乱而散漫”之外,社会学的研究界
限也相对模糊。同是人文社科领域,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具有相对清晰的
研究边界。在我看来,鲍曼认为的社会学是门“剩余学科”——以研究其他学科
不研究的领域为研究内容——这种观点的背后,多少有些许的无奈吧。
    基于社会学固有的局限和变数,具有危机意识的鲍曼提出了警示:社会学对
社会知识的主权、对社会知识做权威1论述的权利可能总受到质疑。


三 人文学科的内在凝聚力及其应有的素质


    针对上述弊端,鲍曼进一步思考了学科内聚力的问题以及社会学应具有的素
质和优势。这些论调对于我如何认识传播学学科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给出了社会学学科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 ——调整和端正社会学与常识
之间的关系:既要与常识保持长期而紧密的交流,同时还旨在克服常识的局限性 ,
以捍卫对社会知识作出权威论述和独到的解释的权利。2
    社会学学科内在凝聚力的问题引起了鲍曼的重视。作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
的问题:社会学能否培养成一门具有内在凝聚力的学科?我以为,这也是给年轻
的传播学学科提出的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聚力不是问题。比如现代数学,
分支众多,看似盘根错节,但庞大的数学家族有着共同的语言——集合论3。

1 权威,我理解的意思是对知识的独断解释和观点的垄断。
2 鲍曼提出了社会学与常识之间的差异:社会学比常识所作的判断的材料来源范围要大;社会学从整体结
构(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而非从单个的行为者或单个的行为出发,开始其调查研究的。
3 集合论中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集合(set),关系(relation),函数 (function),等价 (equivalence),是在其

它数学分支的语言中几乎必然存在的。在集合论的基础上,现代数学有两大家族:分析(Analysis)和代数
(Algebra)。前者是在极限基础上建立的宏伟大厦,入门是古典微积分;后者包括了线性代数和基础的抽象
在提出这一问题的同时,鲍曼作为一名地道的社会学家,进一步提出了他确
认的该学科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在什么意义上,人们无论做什么或可能做什么
依赖于他人?二是在什么意义上,人总是(或不得不)以其他人为伴,与他们交
流、交换、竞争和合作?这两个中心问题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领域。可以认
为,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鲍曼在增强社会学学科内聚力的问题上所做的努力和尝
试。
  实事求是地讲,我在对作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上难有进一步深入的独到见
地。一方面可能源于他表述的过于抽象和空泛,另一方面是自身相关的社会学知
识背景的实在不够深厚。
  鉴于之前作者提及的社会学与常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学科自身研究
界限的模糊性问题,在我看来,有待深入研究的不仅仅是学科内聚力的问题,还
有开放性(或者称之为“开源性”,Open Sourse )的问题。我以为,一门学科的
内聚性和开放性两者并行不悖,限于篇幅,在此不便展开。只是举社会学和我本
专业传播学之间的简单例子。
  被奉为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自身具有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
多学科背景。我们不能草率而鲁莽地界定他主持的著名的伊里调查究竟该划分到
哪一个学科领域之下。其研究的成果可以被多学科所共享。这说明了在人文社科
领域,学科研究的开源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可以不认为一门
人文学科如果存在研究边界的模糊性是纯粹意义上的局限和不足,开源交叉的特
性往往是一门学科获得突破和新生的重要特质1。
  从前文图表中标示的知识的第三次分工入手,鲍曼指出,研究人类行为的学
者之间的劳动分工(知识分工)投射在人类社会的精神图画上。我所理解的就是
众人文学者研究视野下的是幅供大家一起来描绘的立体的社会图景。“我们真正
了解的并非完整的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对世界所作的一切。”什么是“我们对世
界所作的一切”?我的理解就是人化的世界,在传播学里,在李普曼的《公共舆
论》里,能与之产生共鸣的就是“拟态环境”。
  所谓的“拟态环境”,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代数。
1 同社会学的话语开放一样,传播学也存在着话语开放——它既没有一直邀请每个人加入,也没有清楚或

有效的边界把守。
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
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 ,
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而这整个的过程中,作为传播
者的新闻媒介以他们所理解的方式精心编织与绘制了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图景,
而广大的受众大多在不曾意识这一过程的情况下欣然接受和认可这幅世界图景
以及(更重要的)附着于这幅图景背后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意义与想象。
     作者在方法论上坚持认为,所有的学者都运用相同的逻辑和原则,从他们收
集和证实的事实根据中得出结论,验证(或去除)结论——这是人文社会学科的
共性。通篇阅读鲍曼的作品,不难发现作者不时流露这样的野望:要跳出传统的 、
既有的学科研究习惯和范式,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审视之。在我看来,这是
共性之中求得个性,并试图摆脱“常识”束缚的必由之路。这一学术冲动或许和
作者的社会学专业背景有关——研究社会学的人(或者说具备社会学学科素养的
人)的学术视野一般是比职业的经济学家、专业的政治学家、法学家还有历史学
家等来得更宽广,更开阔。为此,鲍曼矢志不渝把持着上述一种学术风尚。
     在上图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和第三次分工平行的一种分法是一般人与社会学
家的区分(即职业分化)。鲍曼的表述颇有见地:我们自身深深陷入日常生活工
作之中,无暇思索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意义,少有机会把自身经历与他人命运相比
较、考察个体中的社会、特殊中的一般,社会学家帮我们去做了。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鲍曼之所以致力于社会学摆脱“常识”羁绊的努力,除
了学科自身的内聚力考虑之外,还因为 “常识”容易使人顺从和妥协 1,而社会
学需要更多的批判意识。——这也就是为何鲍曼极力主张要通过学习了解抗固化
的社会学来让我们学会运用社会学的方式去思考的原因了。
     于此,鲍曼也点出了包括社会学和传播学在内的一切人文学科所都应具备的
学科素养和学术品质。批判意识——在传播学领域拥有同样品质和素养的就以批
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为主)为典型了。继承古典马克思主义衣钵,始终对现实
社会体制和既定利益分配秩序保持警醒和反思,在传播学界开启了迥异于经验学
派的学术局面。
     综上,虽然没能从这部著述中获得完整的关于社会学的全景式知识和结论,


1   鲍曼认为,熟悉是好奇和批评最强硬的敌人,是创新与敢于革新的敌人。
但鲍曼提倡的人文社会科学品质在他的写作目的中暴露无遗:要用一种创新的方
式阐释、用不同的观点去理解生活中那些显而易见的方方面面。既要深入细致地
观察思考,又要能及时跳出既有的常识、习惯而不断反思审视。这点,相信对于
自己今后在传播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亦有重要的价值。


四 对作品的翻译质量质疑


      这一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最后简单提一下。
      本人阅读的是鲍曼该著作的中文译介版,感觉作者写得很用心,尽量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地介绍社会学常识,但是读后觉得翻译较成问题。200 多页的一本
书,竟然 4 个人翻译。不知道他们 4 个翻译的分工是怎样的。
      第一章翻译得还不错,看着不费劲。但第二章难读了不少,翻译过来的中文
拗口艰涩,难免影响理解消化。第九章开头竟然“您”和“你”翻来覆去地混用 。
鲍曼是英国人,母语英语里不分 “您”和“你”的1。另外,把 Emile Durkheim
的名字译作“艾米丽·德克海姆”!2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中文译名基本成为
了共识,不应该有如此离奇的翻法。这难免让人质疑相关引介出版社的工作态度
和相关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




1   见第 165 页第一节。
2   见第 254 页倒数第 8 行。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作业】《传播学理论》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YLiu14
 
玩弄人啊
玩弄人啊玩弄人啊
玩弄人啊ltiqpbh
 
okokokok
okokokokokokokok
okokokokimwuuqx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zhang shuren
 
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sugeladi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xuwugui
 
社会心理学速览
社会心理学速览社会心理学速览
社会心理学速览Limbo Peng
 

Similar to 【作业】《传播学理论》 (14)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
第三章__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pt
 
玩弄人啊
玩弄人啊玩弄人啊
玩弄人啊
 
bffgok
bffgokbffgok
bffgok
 
joioji
joiojijoioji
joioji
 
sxvxqo
sxvxqosxvxqo
sxvxqo
 
okokokok
okokokokokokokok
okokokok
 
sqjgbk
sqjgbksqjgbk
sqjgbk
 
punagi
punagipunagi
punagi
 
bffgok
bffgokbffgok
bffgok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2第二章 多主体模型与社会科学复杂性研究
 
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编后小记
编后小记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胡汉民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探究
 
民意
民意民意
民意
 
社会心理学速览
社会心理学速览社会心理学速览
社会心理学速览
 

【作业】《传播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