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23
日本內科醫師 梅谷 熏
台灣大是文化出版
如何應對職場,社區,家庭扭曲正義的霸凌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Johnson Chen 082017 1
煩與惱
Johnson Chen 082017 2
• 煩惱這件事情,應該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不管我們各自出身的背景,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種
族還是政治立場有多麼的截然不同,我們都容易『不快樂』,容易因為不盡然如意的挫折而感覺沮喪。同時,人是一
種矛盾的物種,我們往往會花費絕大的智慧和精神,不是在做正面或者有助益的事情,而是與其他人之間做著無聊的
你死我活的鬥爭。自古以來,對於人類最大的威脅,往往是來自於人類自己….
• 做人,就往往要面對周遭種種人際難題和惡意攻擊。然
而,解除這些負能量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嘗試跨越人
性的黑暗面,試理解人類的心理,洞見人性,然後駕馭
它,使自己不會因為情緒受傷害。事實上,當受害者因
為了解而不再感覺受害,這並不是釋懷或逃避的自我保
護機制,而是一種對於『加害者』大無畏的赦免與原諒,
那彷彿在說『我已經了解你加害者的醜陋,野蠻,卑劣,
脆弱和渺小,因此我不會再讓你傷害,你也不可能會再
傷害我而成為加害者。因為我已經無所恐懼。』同時,
因為已經沒有人受害,所以也就沒有加害者。你自己還
給了自己一個公道。
• 因為你堅持自己對於人性的善良,於是就產生了極為強
大的內心力量。你不會神經兮兮的把每一個人都當作賊,
拒人於千里之外;你因此也會懂得敞開心胸,讓大家走
入你的生命,豐富你的人生,有了豐厚的人生,自然而
然地能夠避開或抵擋所有可能對人心脆弱面的攻擊。
一些人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來操縱你
Johnson Chen 082017 3
• 你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包括住在隔壁的鄰居;在職場上的主管,同事,部屬;
工作上有來往的客戶,供應商,協力廠;學校的同學,社團朋友,網路社群的同
好網友,以及我們最親近的家人親戚。如果我們每天可以跟這些人和諧相處,那
就天下太平。但是你身邊總是有些人,(在你的認知裡)想盡辦法讓關係越來越
惡化,其中一部分的人甚至變得更加兇暴,而且已經超越常理範圍,時常丟給你
各種難題,不斷騷擾你?
• 你是否曾經因為遭受這些人的職場霸凌,或因為鄰里糾紛搞得自己身心崩潰?或
有曾經在網路上的發言遭到誤解被群起圍剿?這樣的事態不僅常見,而且已經遠
遠超過個人層級,在社會上快速的蔓延開來。
• 你或許會想要知道?
• 這些故意折磨你的人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 面對這種人我們應該如何應付?
• 為什麼他可以做這麼過分的事?
• 日常生活中,面對周遭的的人,我們往往會不斷地預想對方的言行舉止,在一個符合邏輯理性的基礎上。這是我們與
生俱來的天性。正因為我們會去設法猜測,而符合我們預期的人和結果就會帶給我們信賴感和安全感,讓我們可以跟
與我們經常達成共識的人建立長久的信賴關係。而想操控你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五花八門,也或許有很多不同的潛
在問題,包括他們自己都不自覺本身的嫉妒,扭曲的正義價值觀等,而這些終結的答案最後都回歸到一個問題,那就
是『你要如何過自己的人生』?面對敵意,面對攻擊自己的人,我們要如何的保護自己和家人?如果我們的內心可以
有這樣的覺悟,並作出實際的行動,找出妥善的方法來應對這樣的威脅,我們就可以獲得真正自由的人生。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問題
Johnson Chen 082017
4
• 在針對上班族的心理測驗問卷裡問到,職場中最大的壓力來源為何?很多人的
第一個回答都會是跟上司的關係。很多人常抱怨替主管背黑鍋,被利用完就丟,
或者被出難題需要來尋熬夜才能完成工作,最後甚至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
• 在升遷激烈的公司裡,有些主管因為害怕任務失敗會影響自己的前途,所以一
昧地把責任轉嫁給部屬,而不願意承擔,或者踩著部屬往上爬,而不是共同將
團隊一起提升,這些都時有所聞。對於主管最大的抱怨大概來自於:
1. 訂定不合理的標準或難題
2. 指示的內容一變再變
3. 對高層主管謟媚奉承,對部屬擺架子
4. 有功勞獨吞,有責任全部丟給部屬扛
5. 完全搞不清楚狀況胡亂發言
• 在同時,你也要注意如果有下列與你的上司有這樣的傾向,你就得注意他(她)是否是一個危險主管?
1. 思考和行動獨斷獨行
2. 不能忍受別人批評自己
3. 鬼鬼祟祟在搞小動作
4. 不聽從勸導
5. 對擊敗宿敵有異常的執著
• 這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主管/上司。他們往往表面上很聰明,工作能力也不錯,一般來說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歡迎和尊敬,
但是掀開面具後,卻發現他是個性冷酷的成果主義至上者。對他有好處的,就把你捧在心上,利用完了,就全盤否定
下屬,把功勞歸集自己所有,並且不斷地打擊他覺得威脅他的人,直到威脅退敗或消失為止。這類主管有著說謊家的
傾向,作為下屬的你或許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應該說,或許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檢視主管部屬相互溝通能力
Johnson Chen 082017
5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 我的主管都能夠完全理解高層的期望
2. 周遭的人都認為它是一個明理很好溝通的主管
3. 遇到困難時,他可以是一個好的的溝通對象
4. 他和客戶交涉時我很安心
5. 用字遣詞正確
6. 常常沒有耐心把事情解釋清楚
7. 放任他單獨與客戶交涉時會令人擔心
8. 工作時常做錯
9. 周遭的部署們不想理他
10. 有傳聞跟那種主管說也沒有用
Robert Hare: Without Conscience: The Disturbing
World of the Psychopaths Among Us, 1993.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我在工作上與他人共事不曾感到困擾
2. 我常派去交涉或者與其他部門協調
3. 感覺和主管同事之間都能夠保持良好關係
4. 同事常常找我討論工作上的問題
5. 平時的會話或公文撰寫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6. 有時候會被人指出『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7. 有時候聽不大懂別人在說什麼?
8. 很容易被人誤會
9. 常常因為無心之言闖禍
10.曾被指責『你是不是有溝通障礙?!』
檢視上司/主管的溝通能力量表 審視自己的溝通能力量表
• 前五項是表示溝通沒有問題,後五項是溝通有問題的選項,如果你有打勾,就必須要重新思考,要用什麼方式修補你
與周遭人的人際關係?
Spotting a Bad Boss
Johnson Chen 082017
6
• 這些所謂『病態的主管』其實往往有著無罪惡的外表,而
且還能夠順應社會生活和公司文化。他們的心理變態思考
模式或獨特的行動模式,甚至可以為社會或公司做出極大
的貢獻,只是他周圍的部屬同事們就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 美國神經科學家發現,這些帶有少許偏執的主觀,他們呢
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al Frontal Cortex ) 和 腹內側前額葉
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到杏仁核
(Amygdaloidal) 這一帶的活動非常不活躍,這個區域不活
躍的結果是,當事人比較難理解他人的感情,產生同理心。
• 在同時,他們的被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
Frontal Cortex) 的活動過於活躍,造就他們傾向理性和冷
靜的思考,所以他們可以做出冷靜的判斷和行動,即便是
傷了他人的情感也不自覺或感受到良心苛責。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 能言善道,魅力十足
2. 自我中心很強,過於高估自己的價值
3. 容易厭倦,挫折忍受力很低
4. 狡猾,不光明正大
5. 缺乏良心的苛責與罪惡感
6. 沒有情緒的深度,感情薄淺
7. 沒有同理心,不懂得感同身受
8. 用寄生於他人的方式過生活
9. 急躁,無法控制行為
10. 性關係混亂
11. 曾經有幼年/青少年行為問題
12. 對於現實性,長期性計劃無法按部就班執行
13. 很容易衝動
14. 身為父母,沒有善盡撫養義務
15. 對自己行為不負責
16. 曾經多次離婚,結婚
病態主管人格表 Psychopathy Check List
Robert Hare: Without Conscience: The Disturbing
World of the Psychopaths Among Us, 1993.
應對壞波士的方法
Johnson Chen 082017
7
同理心低的職位 同理心高的職位
1. 企業最高負責人 (CEO) 1. 長期照護員
2. 律師 2. 護理師
3. 電視播報員 3. 物理治療師
4. 外科醫師 4. 工藝師傅
5. 記者 5. 美容師/造型師
6. 警察 6. 慈善家
7. 業務員 7. 教師
8. 神職人員 8. 創意藝術家
9. 廚師 9. 內科醫師
10. 公務員 10.會計師
**Kevin Dutton,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What saints, Spies, and Serial Killers
can Teach Us About Success, (2013)
• 這些特質並非毫無可取。根據法國心理學家調查指出,美國幾位歷
代的總統,包括約翰甘廼迪,比爾柯林頓等有好幾位總統都有著類
似心理變態的特質,包括談吐有魅力,面對壓力依然可以做出冷靜
判斷,超乎尋常的無懼果敢的行動力,這些特性可能幫助他們在社
會上獲取功成名就,以及取得歷史評價的最大功臣。
• 如果你遇到了這類的壞波士,身為部屬的你可以怎麼做?
• 首先要記得,這些人的同理心非常的低,所以用一般的方
法是無法取得良好的溝通的。想要避免與他們產生衝突,
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 當你感覺到總是無法順利地把自己的心情和意見傳達
給對方,或者直接說出讓人笑不出來的,自認幽默的
玩笑話,保持跟對方的警戒心
2. 保護好自己,即使遭受他們的攻擊而受傷,也不要存
著報復的心理,因為他們報復人的方式和時機點絕對
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堅強的
自信心,讓自己過得有幸福又快樂。
3. 不輕易貼標籤,保持好奇心,用客觀
的方式觀察,學習對方優點,這會將
有助於我們理解人格的多樣性,對人
事物持開放的胸襟,總是會給我帶來
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嫉妒
Johnson Chen 082017 8
• 在對人產生『惡意』的感情中,『嫉妒』(Jealousy) 是非常難控制的一個情緒之一。嫉妒的歷史幾乎和人類存在的歷史一
樣的古老。很多國內外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敘述人類彼此之間的嫉妒以及妒忌後產生的情緒,衝突的故事,藉著這種
充滿痛苦鬱悶的情緒,吸引幾千年來讀者的共鳴。
• 根據 fMRI 觀察結果顯示,當受訪者嫉妒心燃起的時候,他們的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會突然活躍起來,
而嫉妒的的感覺越強,這個地方的神經元運作就會越活躍。順帶一提,前扣帶迴也是被認為大腦處理身體疼痛的區塊,
嫉妒心就意味著是心痛的狀態。也就是說『心痛』並不是語言修辭學專用,而是真正我們的身體所可以感受得到的情緒。
• 男性會在意頭銜,收入學歷等。女性大概就是比較容貌姿色
的美醜,結婚對象,和自己的家庭生活狀況。同時在fMRI
的記錄裡,人們對於和自己同性,但是成績優秀,收入豐富,
帥氣的人所產生的嫉妒情感最強!對於自己交往的對象嫉妒
心就沒有那麼強。而對於自己程度相當或低下的人們,幾乎
不會產生或記錄到嫉妒的情緒反應。
• 專家們於是得出結論,人們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陷入不幸時,
就會幸災樂禍地想說『活該』,若是比自己層級還低的人遭
遇不幸,心裡就覺得會『好可憐』並衍生出同情的情緒。
• 所以, 我們說男生有的是自尊心,而女生有的是自負心。無
論如何解釋,這個比不上別人的那種『悔恨感』,其實原本
可以觸發成為努力振作的情緒。但是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任
何事物都可以和其他人比較而且能夠站上頂峰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與其自己努力克服困難爬山高峰,現代多數人選擇更快
地,利用嫉妒把對方拉下來 (不想看到別人過得好病態)…
大屠殺的主犯其實是小心謹慎的公務員
Johnson Chen 082017 9
• 在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主導大量屠殺的,其實是一位名叫阿道夫‧艾希曼 (Otto Adolf Eichmann)
的人。他被指控曾經是是指揮屠殺數百萬人的元凶,他雖然不是納粹高層決策者,但卻是他將
上百萬猶太人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車,他在1960年逃亡時被逮捕,公開審判後被處以絞刑。他在
公開審判中一直地堅持,「我無罪。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也沒殺過非猶太人,我從來沒有下
令殺人」。而到獄中定期探訪他的牧師說,「他顯然不是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他個人從未
有任何反猶行為」。精神科醫生一致認為他對妻兒、父母、兄弟姊妹態度「不只正常,還堪稱
為典範」。他說自己是個守法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在『履行職務』,而他在屠殺猶太人
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偶然的,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的職務。
• 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被美國『紐約客』雜誌邀約去記錄這場審判。之
後在她的著作《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中討論過這個議題。她寫道,被世間
認為是極惡之人,例如受到審判的艾希曼,其實不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謹慎小心之人、一個微
不足道的公務員而已。接下來,鄂蘭提出了一個關於邪惡、是非認定的顛覆性論斷:一個缺乏
思考的平凡人,會產生最大的邪惡行為。她提出:「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
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
• 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改變了世界的思想」的「平凡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理論。
『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並不只是一個有邪惡壞心的人作出的行為,而是可以平凡無奇
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兇殘惡果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平凡的邪惡,是因為我們缺
乏思考。思考等於做評斷、分別善惡對錯。思考就是要先學會從他人角度切入問題。也就是需要
有同理心』。她想提醒大家的是,邪惡的誕生以及巨大化,背後其實隱含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
平時會用巨大的邪惡這個說法,假如某個人因為內心產生惡意,攻擊他人的話,它的規模很小,
不會擴大;反而是「我只是照上頭指示去做而已」,這種沒有責任感的公務員個性,才會讓人的
惡意加速擴大,使大量的人受苦。
米爾格倫實驗:人很容易屈服於權威-1
Johnson Chen 082017 10
• 有一個著名但是也是相當具有爭議性的心理實驗,受到艾希曼議題觸發,
那就是史丹佛大學「米爾格倫權力服從研究實驗」(Milgram 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並且在2015年被拍成了電影 『Experimenter』,
成為了諸多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
• 這個實驗的背景,跟二戰後審判納粹的反思有直接的關係,千百萬名參與
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納粹追隨者,有沒有可能只是單純服從了上級的命令?
我們能稱呼他們為大屠殺的兇手嗎?
• 在這個實驗中,被實驗者被賦予教師的角色,他必須看著另一個扮演學生
的人,被綁在電椅上接受單字測驗。被實驗者會被帶到另一個房間,透過
對講機監聽學生的狀況,只要學生回答錯誤,他就會得到指示,要按下電
擊按鈕。學生每答錯一個問題,電擊的電壓就會被調升。學生會隨著電壓
的調升,發出相對應的喊叫聲,大叫:「老師!放我出去!」、「痛得受
不了了!」而這些話都會透過對講機,傳到扮演老師的被實驗者耳中。
• 當被實驗者受不了學生發出痛苦的聲音,對研究室的工作人員反應不能繼
續時,工作人員會用平淡的語氣說「不行,你一定要持續下去」、「不要
猶豫,你應該持續下去」。
• 結果,所有被實驗者至少都把電壓調升到會引發嚴重休克的300伏特,
62.5%的人最高調到450伏特。其中有幾個人曾提出中止實驗的要求,但
都被工作人員說服,沒有一個人成功阻止實驗繼續下去。
• 這個實驗的結論就是,人是如此簡單就屈服於社會的規則以及權威。在面臨違背良心的威權命令時,十個人裡頭至少有
六個人會盲目服從官方權威,而沒有做出良心的拒絕。甚至少部分曾經拒絕的實驗者,最後也被某種原因而說服或屈服。
米爾格倫實驗:人很容易屈服於權威-2
Johnson Chen 082017 11
• 此外,在進行這個實驗之前的預備實驗中,研究人員還獲得了兩項結果:
1. 假使學生沒有抱怨,所有的被實驗者會把電壓調升到極限值。
2. 即使學生提出抗議,要求中止實驗,大多數的人依然把電壓調到極限值。
• 從這些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下面三點結論:
1. 我們對於權威的抗拒,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脆弱,很容易受到狀況左右。
2. 理性的聲音無法勝過情感的作用。唯有受到強烈情感的左右,人才會從強烈的束縛中掙脫,採取行動。
3. 距離遙遠,只聽得到聲音的話,我們的心較難動搖。但若親眼目睹對方的痛苦、觸碰過對方,比較可以對強制命
令做出抵抗。
• 很多自認為是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其實都強烈受到世人的評價
左右。我們每天在推測事情的正確性時,會受到權威、有頭銜
的人、名人、有錢人的意見影響,並在不知不覺中順從他們的
判斷。
• 再加上網路社會無法親眼目睹、親手觸碰,缺乏真實感所以有
人看電視新聞時,或是對在網路上的人,會毫不忌諱展現敵意
,說出不堪入耳的話。米爾格倫實驗所提出的問題,它的意義
在現代顯得越來越重要。
• 這個實驗的結果逼迫我們去仔細思考,自己是否也助長了他人
的惡意?例如「責任不在我」、「我只是聽從別人的指示做而
已」,若抱持這樣的態度,很容易重蹈米爾格倫實驗的覆轍。
扭曲的認知及大腦的同理心補償
Johnson Chen 082017 12
• 如果我們的心理自我保護系統處於強力運作的狀態下,我們的認知,也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會顯得偏頗。從某個意
義上來說,這是基因生存戰略演化出來的結果。我們的感覺和情緒,天生就被塑造成容易認為自己和自己的基因複製品(
孩子)最重要。所謂認知扭曲就像這樣,它只會讓我們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樣子,因此要正確評價認知扭曲非常的困難。
• 為了補充,修正這樣的只會保護自己的認知扭曲偏差,造物主給了我們大腦建構了一個『同理心』的機制來平衡。只要看
到眼前的人受苦,我們的內心也會感到痛苦,甚至是某種程度的疼痛。這種同理心的結構,被證實與大腦的額葉額下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的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杏仁核 (Amygdala)等掌控情緒的區域相關。
• 當心裡感到強烈不安和孤獨感的時候,若有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邊,
願意傾聽自己說話,心情就會變得輕鬆,這也是當我們內心感到脆
弱的時候,通常想要尋求某些人或團體的認同(取暖)這種同理心
的效應,可以安定我們的內心,透過這種信賴感來療愈我們不安的
內心。所以同理心也是一個療愈的力量。這種傾聽動作被稱作『非
指導性輔導』(Non Directive Counselling) 的方法,其實已經獲
得許多專家認可成為心理諮商技巧的基本概念。
• 我們失控說出讓對方感到痛苦的話,或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後,通
常會事後感到後悔與反省『我真不應該這樣說話』或者『我剛才怎
麼做了這麼過分的事情?』心理感到內疚與痛苦。
• 這個其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扭轉因為扭曲的認知而破壞人際關係的行
為,也是某種程度一個避免內疚的痛苦進而對於可能造成失序行為
約束的力量,這都是我們同理心機制的一部分,同時對於我們的社
會生活與和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霸凌行為的解析
Johnson Chen 082017 13
• 有些人為什麼會用惡意對待我們?如果是自己造成別人困擾,我們都單純的認為,只要坦率的道歉,事情就解決了。然
而明明是自己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對方為何要用不合理的手段攻擊(霸凌)我們呢?
• 對於被霸凌的人,他(她)其實往往不知道為什麼被欺負?因為不知道理由,所以當然不知道該如何的應對。因此他也
只能不斷地接受遭到別人欺負的結果,然後不斷地說對不起,久而久之陷入了痛苦憂鬱的邊緣。但是對於欺負人的人
(霸凌者),往往自己除了一些表面陳述自己感覺的字眼外,例如不爽,厭惡等,他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的理由是什麼?
• 研究霸凌現象的專家們作了分析,他們發覺人們在一個成群結夥的團體當中,(1) 團體的全能感(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所有
事情)會不斷地高漲,(2)只要妨礙這種感覺的人(例如不停霸凌者命令)就會引發集體的憤怒。憤怒是用來表達不滿足
感,進而引發一些肢體或口語上的暴力行為。(3)透過霸凌行為,希望能夠回到之前滿足的狀態。而這個結構往往就會
不斷地惡性循環,如果沒有人給予反擊或嘗試改變。
• 施展暴力人的內心,往往會對被霸凌的人有一種強烈,無緣無故的憤
怒,為什麼他的舒適圈和全能感被破壞?因此焦慮而需要找尋出口。
但是對於受害者來說,施暴者的憤怒是不恰當,不合邏輯的反應,因
而無法接受,並對於這些莫名其妙自己無法控制或預期的反應也因此
感到懊惱,憂鬱和不能夠接受。因此他就猜測或解釋施暴者對於自己
是否有某種的敵意,所以才採取這樣的行動。
• 同時我們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裡知道,人只要被賦予某種角色,就會
因為身處的狀況和角色扮演的影響,是很容易就能夠變成兇暴化的。
只要是手中握有一些可以自由操縱別人權力的人,在他感覺的他的權
力和舒適感受到威脅的當下,都有肯能變成暴君胡作非為。所以反過
來想和理解,這些被霸凌者的行為舉止,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天
生的個性所致,而是受到身處的狀況和角色的相互作用影響形成的。
群體效應和扭曲的正義
Johnson Chen 082017 14
• 同理心有所謂的『連鎖效應』,這可以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多數取決於『群體效應』的結果。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家
們就發現,當人一旦聚集成為群眾,就會表現出和肚子一人時完全不同的特質。簡單來說,會變得比較衝動,心扉,也
比較容易接受暗示,情緒變得誇張,單純,性格也會變得偏狹,蠻橫。(想像一些政治動員的聚會?)同時懂得這些原
理和站在指導立場的人就會運用 斷言-反复-感染這三種手段,操縱群眾的想法,而操縱成功的人往往就會成為英雄和最
終掌握政治權力的人!
• 在範圍比較小的職場裡也常見到這樣的群眾心理影響。原本或許是某個人的無心發言,卻到最後被傳出成為工作能力相
關的批評和謠言,最後周遭的人就逐漸被感染,而且不斷擴散。最後連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都忘記是自己傳的。也變
成了人云亦云的一部分。四處傳播的言論,對團體是一種心理操縱。散播謠言的人即便收到操縱也往往不自知,反而還
會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行為,相信堅持自己是為了職場和團體的益處著想。
• 這種現象在現代訊息社會中變得更加劇烈。例如網路上某人的發言乍看之
下似乎言之有理,但本質卻是扭曲的正義感,或是出自惡意三波的不實傳
聞等等。而在當今的社會,沒有設限的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無限制,一
瞬間地擴散到全世界。
• 近來,媒體在追求收視率和點擊率的影響下,總是喜歡針對某個事件,以
煽動性的文章圖片敘述並大加撻伐,就是受到這種群眾心理很大的影響。
正因如此,所以當我們看到群體性情情緒沸騰,大家陷入一種廟會慶典狀
態時,我們就更應該要冷靜地思考整個事情的本質,而做出最正確的反應
和解釋。
網路霸凌
Johnson Chen 082017 15
• 而網友又很多時受集體行動影響,「人做我又做」地進行「起底」(人肉搜尋),不覺自己的霸凌行為,可將一個
人摧毀自尊和自信透過網路摧毀,實在是十分危險與可怕。由於網路的匿名性,無法讓人們的內疚感起到一個剎車
的作用,,於是進行網路霸凌行為的人,是名副其實「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身上」。不少人會透過在網上
作出霸凌或「起底」行為,從而獲得快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把這些當作是網路遊戲的一種,比賽誰人可以取得更多
資料,令自己在網路的世界裡受到虛榮的認同。
• 以下是八種反制網路霸凌的建議
1. 立即遠離霸凌者, 接觸只會加深彼此衝突,如果意氣用事報復,可能也讓你惹上麻煩。
2. 在霸凌者刪除不當訊息前,存檔備份。採取法律行動。詢問律師
3. 將霸凌者回報網站或平台。如果霸凌者太過分,回報網站讓他們停權或刪除其帳號。
4. 報警,如果情況太嚴重,影響到學校生活或是工作場所,可以報警。
5. 尋求輔導,霸凌若讓你陷入憂鬱,甚至焦慮感到壓力大,可以尋求心理諮詢或接受醫生輔導。
6. 多接觸「現實」世界。不要迷失在虛擬網路,多享受真正的現實生活,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或是和好朋友多相處
7. 加入反霸凌的組織團體,加入團體可以得到援助,而且可以借助經驗分享,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再度拾起自信心。
8. 少用手機,不要時時刻刻滑手機,減少自己觀看這些攻擊文字的機會,盡量遠離網路。
• 網際網路不可否認地帶來了生活上的極大便利,讓學習知識以及人際溝通更多元化,
但是也使得霸凌行為更勝以往。特別是在匿名制度的掩飾下,恃強凌弱的行為從傳統
的面對面威嚇,變成以網路影片、照片與文字來威脅、譏諷、辱罵他人。也因為網路
訊息生產便利、傳播快速、流傳廣大,以及發送者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寄送,免除了面
對面的對峙壓力,讓霸凌者可以更快速且輕易的傷害他人。
• 『網路霸凌』是種不可取的反社會行為,一樣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
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
人轉而霸凌他人,或者跟偏激的選擇自殺,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扭曲正義感的產生原因
Johnson Chen 082017 16
• 心理學家大概都認同,對他人保持強烈惡意的人,其實內心正是存在這強烈的自卑和不安感。當一個人從小沒有適當培養
自我肯定感和自尊心,長大後對於守護自己的領域和利益的意識就會變得特別的強烈和敏感。當他感受到自己人生曝露在
危險中,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強烈的不安與強迫感束縛。
• 對於『被怨恨』的人來說,只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誤會,但對加害人來說,這侵害到他個人的權力。這時候為了證明,自
己的行為並非出自不正當的惡意,就會把『正義感』搬出來,想大家證明『我是站在正當立場說的』。
• 只要事情不如自己預期,就會否定他人,把對方看作壞人,成為他攻擊的目標。這類型人格的不安感永遠比別人強烈。在
判斷事務的正確性時,總是習慣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事物作出扭曲的見解,而認知的扭曲或扭曲的正義感,就久而久
之這樣堆積形成了。
• 但是換作自己,我們該如何避免我們自己個人所產生的偏見和扭曲的正義感
,而不會落入這樣的陷阱,給其他的人造成無謂的困擾和做出正確,客觀的
好決定呢?
• 基因為了生存下去,有三種條件非常的關鍵:(1)保護自己,(2)製造
自己的複製品(小孩),(3)保護小孩。只有自己的家人,親戚,支持自
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情感,可以產生非常強大的影響力,並且支配著我
們的行動。這種情感可以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難關,但它也可能披著扭曲的
正義感的狼皮,不斷折磨周圍的人。
• 因此我們要學著感受,還有接受浮現在自己內心中的情感,包括憤怒,不安
恐懼等,然後試著超越和駕馭這些讓心情起伏的元素。這不是用扭曲了的正
義感來為自己辯護或正當化,而是盡快地跳脫那個焦慮的當下,保持冷靜與
客觀。傾聽別人的意見,以開闊的胸襟接納不同的想法,反复嘗試各種方法
,透過經驗的累積,學習如何跳脫自己可能被扭曲的想法陷阱。
面對扭曲正義感的迫害
Johnson Chen 082017 17
• 有些人會用扭曲的正義對我們進行攻擊,令我們防不勝防。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我們來說,或許都是不公平和不當的批評
與迫害。但是令人憤憤不平的是,他們卻往往不這麼認為,或沒有這樣的意識。不管我們怎麼解釋,在他們的耳裡都會
變成是脫罪的藉口或辯解。多數的情況下是很難期待與他們可以有理性的對話或是基於相互理解的交涉溝通。
• 無論他是公司同事,主管,鄰居,甚至親戚家人,最重要的是『你心裡準備好了沒有?』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面
對這樣的困境?』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的考驗,包括來自周遭的不當甚至莫名其妙的攻擊。假使每項考驗都能夠如你預期,那就一帆風順天
下太平。但實際上,很少人能夠所謂『一帆風順』地過完一生。反而是那些以為不用付出辛勞,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的
人,他們反而容易為很多事情困擾,或者因為一些過去慘痛的失敗經驗而變得一蹶不振,過著悲慘的人生。,這是我們
想要極力避免的結果。
•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巨大的困難切割,這是很多人面對各種苦難,而不會迷失自己的技巧和工具。只做今天可以做
的事。其餘的事情明天再說。這些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轉換自己的想法(轉念)。
• 有些人被眼前的問題打敗而感到沮喪,就是因為把問題的困難度想想都比真實還要巨大,然後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其實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處在對自己的評價。
• 如果能夠把問題分割成許多細項,一步步的來完成,內心就會燃起一股勇氣,覺得自己辦得到。其實處理問題最重要的
往往是態度,就是對自己保持信賴感,相信一定沒有問題。。
• 分割處理的技巧,其實和我們構建身體重量肌肉的訓練過程是一樣的。也就是
我們不一次性的將所有重量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持續,定期一點一滴的增加重
量,這樣肌肉在才會越來越發達,發揮更大的力量。而心智的訓練也是一樣,
只要通過一個個小考驗,這樣就可以打造我們長期需要的強大心理素質
人都喜歡製造比自己下層的人
Johnson Chen 082017 18
• 對你做出不當攻擊的人,最希望的是你能夠屈服於他們,照他們的意思行動。這意味著你必須放棄你自己,並認同他們
扭曲的正義感和世界觀,放棄你做你自己的方式。換言之,他們是想要代表你的自尊心和自由,製造出一批感覺比自己
下層的人,藉此鞏固自己的憑空想像出來的在團體裡的位階。
• 如同史丹佛監獄實驗顯示,人若被賦予可以控制別人自由的權限,就會變得殘暴,甚至虐待對方,並且以扭曲的理由將
自己的行動合理化。校園裡常有的霸凌場景,就是霸凌者(加害者)讓被害者去跑腿,要錢,並且在公眾場合故意刁難
和羞辱被害者。甚至變本加厲,從一些有心無心的惡作劇,到最後被霸凌者自殺或遭遇意外事故死亡的悲劇。即使最後
這些事情真相大白水落石出,霸凌者也被繩之以法,但是他們可能還是無法理解問題的本質。因為但霸凌者內心需要的
往往並不是在乎金錢,物質或打發時間這麼簡單,而是一個扭曲正義形成的支配,製造比自己下層人的慾望。
• 假設每天都遭受到來自各方的攻擊,任誰都無法安穩度日的,
但是換個想法,覺得這是個可以觀察人類行為的好機會,心境
或許會有很大的轉變。如此一來,你或許就可以看到觀察到,
表面上大聲指責,霸凌你的人,他們的內心和本意事實上比你
要來的脆弱的多。
• 因此當你覺得你自己是霸凌對象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因為怕惹
對方不高興所以選擇順從對方不當要求。要知道,若一個人每
天持續到的都遭受到霸凌的辱罵和暴行,傷害更大的不僅是身
體,還有自己的自尊心。對付霸凌的方法,不是要訴求暴力的
反擊或者浪費自己的口舌嘗試與對方溝通。這或許效果有限。
重要的就是保護好,建立好一個強大的自尊心,來面對這樣的
挑戰,然後冷靜但積極地地找出最好的方法,包括找尋幫助。
不要被種姓限制
Johnson Chen 082017 19
• 作為基因演化生存戰略的一環,打造一個序列化社會的行動,或許早已經被植入了人類的基因裡。然而我們又擁有強
烈的慾望,希望可以某種程度上脫離集團的束縛,獲得自由。於是人們就在序列化的束縛,以及脫離束縛獲得自由之
間不斷的搖擺生存。
• 回顧歷史,以印度教中現在還存在的『種姓制度』為首,過去封建制度下的貴族君主制度,中國和日本的士農工商階
層,現代經濟社會裡的資本家與工人,甚至是學校,還有送小孩上學的爸爸媽媽們……任何社會都曾經經歷過嚴格的
階級制度直到今天,才慢慢地獲得了解放。所以若有人覺得自己和團體的價值觀和氣氛格格不入的時候,我們事實上
是有選擇可以脫離,並且透過離職,退學,搬家等方法離開這樣負能量的影響。
• 『種姓』與『階層』都是一個人類所編出來的語言魔術。往往是
一些有心人士透過語言的魔力,讓你照著他的意思和規範行動生
活。你越想它,你就越容易被這道看不見的枷鎖束縛。這樣會方
便在先前透過序列排除在高層的人繼續掌握權力,享受特權。不
管是在印度,還是在校園,職場等。而當我們說出『種姓』的這
個名詞的時候,它就會真的存在,然後你就會覺得自己遭到五花
大綁,甚至覺得不可能逃出這樣的枷鎖。
• 所以千萬不要被這樣的惡意迷惑住。這不僅是你個人的問題,還
牽涉到你的家人小孩們的自由與將來。你可以做的是,首先,讓
自己從這樣的言語中獲得自由,相信自己的第六感,不要被其他
人的花言巧語牽著走,把自己的人生變成自己的,這才是最重要
的事情!
日本的學校媽媽友種姓制度-1
Johnson Chen 082017 20
• 日本其實是一個崇尚集體主義,小團體主義的社會。這也是媽媽友霸淩和校園種姓制度的根源。每個日本人從出生起就
在積極尋找每個階段屬於自己的圈子,幼兒圈、學生圈、單身職人圈、工作朋友圈、商業圈、媽媽圈、老年人圈等,而
不能融入的,就會感覺無比落寞,感覺世界末日般的被排擠在外。
• 日本校園無處不在的『霸淩現象』(いじめ)其實可以堪稱是媽媽友(ママ友)之間霸淩的延伸版。日本的學校,尤其
是幼稚園及小學,會強調媽媽們要積極加入學校教育的互動。例如學校會舉行的各種親子活動要求媽媽們參與,規定媽
媽們每週準備一兩次便當,孩子們互相也會比較誰的媽媽便當更好吃。另外每個媽媽抽籤輪值組織孩子們的活動等。
• 除了上述加諸媽媽身上的壓力,還有一項更可怕的精神壓力那就是媽媽友的霸淩!
• 日本主婦生孩子後,經濟有點條件的(丈夫的收入能維持家庭生活)一般會選擇全
職在家帶孩子,每天被家務和照顧丈夫孩子的事情困擾,基本也等同於喪失了個人
空間和社會性,這時要想不被社會遺忘,加入各種媽媽友群體便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了。媽媽們互相抱團取暖,形成一個個無名的團體,媽媽友大多以孩子年齡和階層
劃分,常見的“同社區媽媽友”、“班級媽媽友”等等。孩子上學時,媽媽友們便
一起組織玩耍,接孩子放學後,媽媽和孩子們也約在一起玩。
• 媽媽中的“特殊者”(貧困、性格孤僻、特殊情況等)也很有可能成為媽媽友中的
被霸淩者,霸淩手段主要是精神霸淩,如孤立、背後議論等。讓人難過的是,這種
霸淩往往與校園霸淩息息相關,孩子們敏銳的從媽媽的反應中知道誰可以被霸淩,
知道對方是敵是友,被霸淩媽媽的孩子往往也容易成為孩子中的被霸淩者…..
日本的學校媽媽友種姓制度-2
Johnson Chen 082017 21
• 很可悲的,日本的媽媽友種姓制度在最終,往往是由金錢來
決定的,重要的幾個因素有:
1. 『丈夫工作狀況和收入水準』
2. 『住所』位置代表租金檔次和高低。住的是富人區還
是窮人區?租得還是買的?全額付清還是貸款?
3. 『孩子就讀學校』:國際學校?私立/公立學校?名氣
如何?學費如何?
4. 『衣著牌子,生活品味』:日本主婦普遍熟知各種品
牌,崇尚精緻和品位生活,很會控制自己的體重,注
重化妝打扮。
5. 『消費水準』:出門坐什麼航空公司?購物去高級購
物中心還是街邊小店?去哪裡用餐?
6. 是否為受歡迎的性格與交際能力
• 這個媽媽友因為收入和生活方式階級比較而產生的霸凌,最終延伸到學校成為青少年霸凌的一個根本原因之一,
也其實已經早被拍成了一部日劇《母親遊戲:她們的階級》引起討論與關注。然而悲劇還是不斷地再發生,就在
2015年4月,在日本栃木縣佐野市私立小學的兩位媽媽相繼自殺。調查證實,起因是兩位媽媽的孩子在學校被其
他孩子霸淩,然後兩位媽媽去找其他母親商量,請求不要讓你們的孩子欺負我孩子了,結果反而兩位媽媽也被孤
立,被霸淩了!兩位媽媽遭受的長期心理霸淩成為自殺的導火索………
逃避雖可恥但用用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Johnson Chen 082017 22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是2016年最受歡迎,改編自日本流行同名漫畫的電視連續劇集。饒舌且看似無厘頭的劇目抬頭
,其實來自於匈牙利的古老諺語 Szegyen a Futan, de hasznos.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一劇表面是輕鬆愛情小品,實
際上它所帶出的訊息卻超越普通電視劇層次,特別是在心理學上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值得反复的回味。
• 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狀態上,逃避至少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1. 人際逃避:社會焦慮或社交恐懼,指的是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會有莫名的焦慮感,與人說話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稍微相處久一點就會覺得很緊張
、不知道該說什麼、害羞、或者是想趕快逃離現場之類的。有可能是來自於童年我青少年時期的一些自卑感、被霸凌的經驗等等。輕微的社交/
社會焦慮(social anxiety)也可能顯現在不知道如何跟人打招呼、說再見等等。
2. 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不喜歡太靠近黏膩的關係。當伴侶問到一些比較內心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習慣維持和伴侶比較
疏遠的距離,也不太擅長說一些自己的感受。有一些研究發現,這種類型的人在情感上很容易蜻蜓點水,不斷的轉換伴侶,每一個都沒有深入,
或同時和不同的人交往。
3. 逃離情緒:並不是典型的心理學用語,不過你會在很多實務心理工作經驗上面看到這樣的狀況──當事人不願意接觸自己的情緒,或者是過度的超
級理性、只用大腦來思考和推理事情,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也有情感交流的部分。這種類型的人可能在處理人際問題的時候,會過於使用邏輯推
理「就事論事」的方式,看起來好有腦好聰明,但實際上不但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對方的情緒。
• 當然,上面這三種分類並不是互斥的,而且世界上還有更多種不
同可能的逃避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例如說逃避結婚、逃避
工作(例如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逃避去面對一直以來困
擾你,但又不敢碰觸的人生議題。
• 但是就像劇中男主角平匡說的:「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一
個症狀或生活策略看起來雖然非常奇怪,但是它之所以可以繼續
被保留下來,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當事人透過這種方式跳過或
是解決了生命中的某些困難,獲得了好處和接下來生存的勇氣和
動力
克服霸凌,你有優越的基因
Johnson Chen 082017 23
• 人既然說是生物,想要消滅霸凌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從生物學上
的角度來說,我們身體的機制原本就是塑造成要打倒對方,讓自己
存活下去的模式。
• 然而為了避免大家做出蠻橫的行為,例如互相殘殺,所以我們發展
出一個『社會』的組織,來約束,規範互相尊重的法律規章制度和
道德標準。多虧如此,我們人類才可以在過去五千年裡文明快速的
發展與進步。
• 但是互相尊重對方自由這樣的生存方式,和人類某些生物性需求並
不兼容,所以侵犯他人權利的事情才會一直層出不窮,因此霸凌和
不當的人身攻擊都會一直存在。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客觀事實。
• 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還能抱著一絲希望。因為現在活著的人,都是從遠古激烈適者生存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人
類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是代代先祖通過激烈甚至生死戰鬥而存活下來的珍貴基因。要記得我們並不是脆弱的存在,
沒有道理因為區區的現代霸凌行為就被擊倒。
• 同時,人的存在會在自然中找到一個平衡。萬萬的事情都有因果關係,沒想過過去自己不經意的事情,繞了一圈
回來之後可能對現在的自己造成巨大的影響。對別人好其實就是對自己好。也就是古人說的『善有善報』。所以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瞬間,不要輕忽與別人的相處,雖然有對自己好也有對自己不好的人們。
霸凌是短暫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完全有能力可以解決的。我們更重要的使命是活出一個精彩屬於你自己的人生。
或許一些小小的挫折和短暫的痛苦是為了準備讓你更勇敢,更堅強地面對後續的人生和你的任務。人生如果沒有
挑戰,便無法定義使命。你有完全的能力可以克服困難。只是要記得,霸凌你的人往往內心其實比你脆弱。在理
解了這個道理,原諒他們,寬恕他們的狹隘無知,你與生俱來的強大內心力量,就可以完全獲得釋放讓你運用!

More Related Content

Similar to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TTeacherlearn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guest1ebb7b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釋勻 梁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foxoeoe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foonkok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文化大學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Wei ting Yang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CRIST CARTER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Kuo-Yi Chen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Kuo-Yi Chen
 
樂活誌137期
樂活誌137期樂活誌137期
樂活誌137期havo1993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Kuo-Yi Chen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Kuo-Yi Chen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bongsir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lyquochoang
 

Similar to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20)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
生死學 Ch4 從社會科學看生死
 
Cga001
Cga001Cga001
Cga001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
Community Psychology In Taiwan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
Chapter10情緒與生活(修)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
Blog Share淺談憂鬱症
 
2012
20122012
2012
 
蔡蕙如Peopo
蔡蕙如Peopo蔡蕙如Peopo
蔡蕙如Peopo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20080520090545 A ޲z P Oվ A970301 A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
東隆國小990908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歡喜自在做生命的主人-東隆國小-詹翔霖教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982邏輯推理與論證(新版)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
普遍的思想 / Mentalidad Universal, Crist Carter, Chinese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
200901011450480 如何做個快樂的老人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
200901011453260 做好老年生涯規劃享受美好人生
 
情緒管理1
情緒管理1情緒管理1
情緒管理1
 
樂活誌137期
樂活誌137期樂活誌137期
樂活誌137期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100讀書會講綱100.04.07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
社會知識與知識管理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
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
 

More from Johnson Gmail

雜訊 THE NOISE.pdf
雜訊 THE NOISE.pdf雜訊 THE NOISE.pdf
雜訊 THE NOISE.pdfJohnson Gmail
 
簡易貝氏理論.pdf
簡易貝氏理論.pdf簡易貝氏理論.pdf
簡易貝氏理論.pdfJohnson Gmail
 
意念使用手冊.pdf
意念使用手冊.pdf意念使用手冊.pdf
意念使用手冊.pdfJohnson Gmail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Johnson Gmail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Johnson Gmail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Johnson Gmail
 
職場倫理 簡體版
職場倫理 簡體版職場倫理 簡體版
職場倫理 簡體版Johnson Gmail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Johnson Gmail
 
Google 工作不累累
Google 工作不累累Google 工作不累累
Google 工作不累累Johnson Gmail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Johnson Gmail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Johnson Gmail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Johnson Gmail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Johnson Gmail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Johnson Gmail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Johnson Gmail
 

More from Johnson Gmail (20)

雜訊 THE NOISE.pdf
雜訊 THE NOISE.pdf雜訊 THE NOISE.pdf
雜訊 THE NOISE.pdf
 
簡易貝氏理論.pdf
簡易貝氏理論.pdf簡易貝氏理論.pdf
簡易貝氏理論.pdf
 
意念使用手冊.pdf
意念使用手冊.pdf意念使用手冊.pdf
意念使用手冊.pdf
 
身心防彈術.pdf
身心防彈術.pdf身心防彈術.pdf
身心防彈術.pdf
 
日本佛教史.pdf
日本佛教史.pdf日本佛教史.pdf
日本佛教史.pdf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
砍掉成本 Cost Chop Chop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
財務自由的人生 FIRE
 
精準訂價
精準訂價精準訂價
精準訂價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
看穿商業價值的金融理論
 
職場倫理 簡體版
職場倫理 簡體版職場倫理 簡體版
職場倫理 簡體版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
猶太人的智慧經典 塔木德 Talmud
 
Google 工作不累累
Google 工作不累累Google 工作不累累
Google 工作不累累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
開發你的潛在領導力 Titleless Leadership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
量子領導力 Quantum leadership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
Algorithms that changed the future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
作惡的執照. License to be Bad
 
Millionaire in you
Millionaire in youMillionaire in you
Millionaire in you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
樂於委身 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 Live, Work and Create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
680 words in target language italiano
 

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 2. 煩與惱 Johnson Chen 082017 2 • 煩惱這件事情,應該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不管我們各自出身的背景,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宗教信仰,種 族還是政治立場有多麼的截然不同,我們都容易『不快樂』,容易因為不盡然如意的挫折而感覺沮喪。同時,人是一 種矛盾的物種,我們往往會花費絕大的智慧和精神,不是在做正面或者有助益的事情,而是與其他人之間做著無聊的 你死我活的鬥爭。自古以來,對於人類最大的威脅,往往是來自於人類自己…. • 做人,就往往要面對周遭種種人際難題和惡意攻擊。然 而,解除這些負能量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嘗試跨越人 性的黑暗面,試理解人類的心理,洞見人性,然後駕馭 它,使自己不會因為情緒受傷害。事實上,當受害者因 為了解而不再感覺受害,這並不是釋懷或逃避的自我保 護機制,而是一種對於『加害者』大無畏的赦免與原諒, 那彷彿在說『我已經了解你加害者的醜陋,野蠻,卑劣, 脆弱和渺小,因此我不會再讓你傷害,你也不可能會再 傷害我而成為加害者。因為我已經無所恐懼。』同時, 因為已經沒有人受害,所以也就沒有加害者。你自己還 給了自己一個公道。 • 因為你堅持自己對於人性的善良,於是就產生了極為強 大的內心力量。你不會神經兮兮的把每一個人都當作賊, 拒人於千里之外;你因此也會懂得敞開心胸,讓大家走 入你的生命,豐富你的人生,有了豐厚的人生,自然而 然地能夠避開或抵擋所有可能對人心脆弱面的攻擊。
  • 3. 一些人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來操縱你 Johnson Chen 082017 3 • 你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包括住在隔壁的鄰居;在職場上的主管,同事,部屬; 工作上有來往的客戶,供應商,協力廠;學校的同學,社團朋友,網路社群的同 好網友,以及我們最親近的家人親戚。如果我們每天可以跟這些人和諧相處,那 就天下太平。但是你身邊總是有些人,(在你的認知裡)想盡辦法讓關係越來越 惡化,其中一部分的人甚至變得更加兇暴,而且已經超越常理範圍,時常丟給你 各種難題,不斷騷擾你? • 你是否曾經因為遭受這些人的職場霸凌,或因為鄰里糾紛搞得自己身心崩潰?或 有曾經在網路上的發言遭到誤解被群起圍剿?這樣的事態不僅常見,而且已經遠 遠超過個人層級,在社會上快速的蔓延開來。 • 你或許會想要知道? • 這些故意折磨你的人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 面對這種人我們應該如何應付? • 為什麼他可以做這麼過分的事? • 日常生活中,面對周遭的的人,我們往往會不斷地預想對方的言行舉止,在一個符合邏輯理性的基礎上。這是我們與 生俱來的天性。正因為我們會去設法猜測,而符合我們預期的人和結果就會帶給我們信賴感和安全感,讓我們可以跟 與我們經常達成共識的人建立長久的信賴關係。而想操控你的人,他們的言行舉止五花八門,也或許有很多不同的潛 在問題,包括他們自己都不自覺本身的嫉妒,扭曲的正義價值觀等,而這些終結的答案最後都回歸到一個問題,那就 是『你要如何過自己的人生』?面對敵意,面對攻擊自己的人,我們要如何的保護自己和家人?如果我們的內心可以 有這樣的覺悟,並作出實際的行動,找出妥善的方法來應對這樣的威脅,我們就可以獲得真正自由的人生。
  • 4.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問題 Johnson Chen 082017 4 • 在針對上班族的心理測驗問卷裡問到,職場中最大的壓力來源為何?很多人的 第一個回答都會是跟上司的關係。很多人常抱怨替主管背黑鍋,被利用完就丟, 或者被出難題需要來尋熬夜才能完成工作,最後甚至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 • 在升遷激烈的公司裡,有些主管因為害怕任務失敗會影響自己的前途,所以一 昧地把責任轉嫁給部屬,而不願意承擔,或者踩著部屬往上爬,而不是共同將 團隊一起提升,這些都時有所聞。對於主管最大的抱怨大概來自於: 1. 訂定不合理的標準或難題 2. 指示的內容一變再變 3. 對高層主管謟媚奉承,對部屬擺架子 4. 有功勞獨吞,有責任全部丟給部屬扛 5. 完全搞不清楚狀況胡亂發言 • 在同時,你也要注意如果有下列與你的上司有這樣的傾向,你就得注意他(她)是否是一個危險主管? 1. 思考和行動獨斷獨行 2. 不能忍受別人批評自己 3. 鬼鬼祟祟在搞小動作 4. 不聽從勸導 5. 對擊敗宿敵有異常的執著 • 這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主管/上司。他們往往表面上很聰明,工作能力也不錯,一般來說也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歡迎和尊敬, 但是掀開面具後,卻發現他是個性冷酷的成果主義至上者。對他有好處的,就把你捧在心上,利用完了,就全盤否定 下屬,把功勞歸集自己所有,並且不斷地打擊他覺得威脅他的人,直到威脅退敗或消失為止。這類主管有著說謊家的 傾向,作為下屬的你或許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應該說,或許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 5. 檢視主管部屬相互溝通能力 Johnson Chen 082017 5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 我的主管都能夠完全理解高層的期望 2. 周遭的人都認為它是一個明理很好溝通的主管 3. 遇到困難時,他可以是一個好的的溝通對象 4. 他和客戶交涉時我很安心 5. 用字遣詞正確 6. 常常沒有耐心把事情解釋清楚 7. 放任他單獨與客戶交涉時會令人擔心 8. 工作時常做錯 9. 周遭的部署們不想理他 10. 有傳聞跟那種主管說也沒有用 Robert Hare: Without Conscience: The Disturbing World of the Psychopaths Among Us, 1993.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我在工作上與他人共事不曾感到困擾 2. 我常派去交涉或者與其他部門協調 3. 感覺和主管同事之間都能夠保持良好關係 4. 同事常常找我討論工作上的問題 5. 平時的會話或公文撰寫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6. 有時候會被人指出『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7. 有時候聽不大懂別人在說什麼? 8. 很容易被人誤會 9. 常常因為無心之言闖禍 10.曾被指責『你是不是有溝通障礙?!』 檢視上司/主管的溝通能力量表 審視自己的溝通能力量表 • 前五項是表示溝通沒有問題,後五項是溝通有問題的選項,如果你有打勾,就必須要重新思考,要用什麼方式修補你 與周遭人的人際關係?
  • 6. Spotting a Bad Boss Johnson Chen 082017 6 • 這些所謂『病態的主管』其實往往有著無罪惡的外表,而 且還能夠順應社會生活和公司文化。他們的心理變態思考 模式或獨特的行動模式,甚至可以為社會或公司做出極大 的貢獻,只是他周圍的部屬同事們就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 美國神經科學家發現,這些帶有少許偏執的主觀,他們呢 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al Frontal Cortex ) 和 腹內側前額葉 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到杏仁核 (Amygdaloidal) 這一帶的活動非常不活躍,這個區域不活 躍的結果是,當事人比較難理解他人的感情,產生同理心。 • 在同時,他們的被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 Frontal Cortex) 的活動過於活躍,造就他們傾向理性和冷 靜的思考,所以他們可以做出冷靜的判斷和行動,即便是 傷了他人的情感也不自覺或感受到良心苛責。 Yes/No 徵兆 Sign of Tendency 1. 能言善道,魅力十足 2. 自我中心很強,過於高估自己的價值 3. 容易厭倦,挫折忍受力很低 4. 狡猾,不光明正大 5. 缺乏良心的苛責與罪惡感 6. 沒有情緒的深度,感情薄淺 7. 沒有同理心,不懂得感同身受 8. 用寄生於他人的方式過生活 9. 急躁,無法控制行為 10. 性關係混亂 11. 曾經有幼年/青少年行為問題 12. 對於現實性,長期性計劃無法按部就班執行 13. 很容易衝動 14. 身為父母,沒有善盡撫養義務 15. 對自己行為不負責 16. 曾經多次離婚,結婚 病態主管人格表 Psychopathy Check List Robert Hare: Without Conscience: The Disturbing World of the Psychopaths Among Us, 1993.
  • 7. 應對壞波士的方法 Johnson Chen 082017 7 同理心低的職位 同理心高的職位 1. 企業最高負責人 (CEO) 1. 長期照護員 2. 律師 2. 護理師 3. 電視播報員 3. 物理治療師 4. 外科醫師 4. 工藝師傅 5. 記者 5. 美容師/造型師 6. 警察 6. 慈善家 7. 業務員 7. 教師 8. 神職人員 8. 創意藝術家 9. 廚師 9. 內科醫師 10. 公務員 10.會計師 **Kevin Dutton, 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What saints, Spies, and Serial Killers can Teach Us About Success, (2013) • 這些特質並非毫無可取。根據法國心理學家調查指出,美國幾位歷 代的總統,包括約翰甘廼迪,比爾柯林頓等有好幾位總統都有著類 似心理變態的特質,包括談吐有魅力,面對壓力依然可以做出冷靜 判斷,超乎尋常的無懼果敢的行動力,這些特性可能幫助他們在社 會上獲取功成名就,以及取得歷史評價的最大功臣。 • 如果你遇到了這類的壞波士,身為部屬的你可以怎麼做? • 首先要記得,這些人的同理心非常的低,所以用一般的方 法是無法取得良好的溝通的。想要避免與他們產生衝突, 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 當你感覺到總是無法順利地把自己的心情和意見傳達 給對方,或者直接說出讓人笑不出來的,自認幽默的 玩笑話,保持跟對方的警戒心 2. 保護好自己,即使遭受他們的攻擊而受傷,也不要存 著報復的心理,因為他們報復人的方式和時機點絕對 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堅強的 自信心,讓自己過得有幸福又快樂。 3. 不輕易貼標籤,保持好奇心,用客觀 的方式觀察,學習對方優點,這會將 有助於我們理解人格的多樣性,對人 事物持開放的胸襟,總是會給我帶來 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 8. 嫉妒 Johnson Chen 082017 8 • 在對人產生『惡意』的感情中,『嫉妒』(Jealousy) 是非常難控制的一個情緒之一。嫉妒的歷史幾乎和人類存在的歷史一 樣的古老。很多國內外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敘述人類彼此之間的嫉妒以及妒忌後產生的情緒,衝突的故事,藉著這種 充滿痛苦鬱悶的情緒,吸引幾千年來讀者的共鳴。 • 根據 fMRI 觀察結果顯示,當受訪者嫉妒心燃起的時候,他們的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會突然活躍起來, 而嫉妒的的感覺越強,這個地方的神經元運作就會越活躍。順帶一提,前扣帶迴也是被認為大腦處理身體疼痛的區塊, 嫉妒心就意味著是心痛的狀態。也就是說『心痛』並不是語言修辭學專用,而是真正我們的身體所可以感受得到的情緒。 • 男性會在意頭銜,收入學歷等。女性大概就是比較容貌姿色 的美醜,結婚對象,和自己的家庭生活狀況。同時在fMRI 的記錄裡,人們對於和自己同性,但是成績優秀,收入豐富, 帥氣的人所產生的嫉妒情感最強!對於自己交往的對象嫉妒 心就沒有那麼強。而對於自己程度相當或低下的人們,幾乎 不會產生或記錄到嫉妒的情緒反應。 • 專家們於是得出結論,人們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陷入不幸時, 就會幸災樂禍地想說『活該』,若是比自己層級還低的人遭 遇不幸,心裡就覺得會『好可憐』並衍生出同情的情緒。 • 所以, 我們說男生有的是自尊心,而女生有的是自負心。無 論如何解釋,這個比不上別人的那種『悔恨感』,其實原本 可以觸發成為努力振作的情緒。但是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任 何事物都可以和其他人比較而且能夠站上頂峰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與其自己努力克服困難爬山高峰,現代多數人選擇更快 地,利用嫉妒把對方拉下來 (不想看到別人過得好病態)…
  • 9. 大屠殺的主犯其實是小心謹慎的公務員 Johnson Chen 082017 9 • 在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主導大量屠殺的,其實是一位名叫阿道夫‧艾希曼 (Otto Adolf Eichmann) 的人。他被指控曾經是是指揮屠殺數百萬人的元凶,他雖然不是納粹高層決策者,但卻是他將 上百萬猶太人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車,他在1960年逃亡時被逮捕,公開審判後被處以絞刑。他在 公開審判中一直地堅持,「我無罪。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也沒殺過非猶太人,我從來沒有下 令殺人」。而到獄中定期探訪他的牧師說,「他顯然不是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他個人從未 有任何反猶行為」。精神科醫生一致認為他對妻兒、父母、兄弟姊妹態度「不只正常,還堪稱 為典範」。他說自己是個守法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在『履行職務』,而他在屠殺猶太人 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偶然的,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的職務。 • 猶太裔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被美國『紐約客』雜誌邀約去記錄這場審判。之 後在她的著作《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中討論過這個議題。她寫道,被世間 認為是極惡之人,例如受到審判的艾希曼,其實不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謹慎小心之人、一個微 不足道的公務員而已。接下來,鄂蘭提出了一個關於邪惡、是非認定的顛覆性論斷:一個缺乏 思考的平凡人,會產生最大的邪惡行為。她提出:「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 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 • 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改變了世界的思想」的「平凡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理論。 『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並不只是一個有邪惡壞心的人作出的行為,而是可以平凡無奇 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兇殘惡果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平凡的邪惡,是因為我們缺 乏思考。思考等於做評斷、分別善惡對錯。思考就是要先學會從他人角度切入問題。也就是需要 有同理心』。她想提醒大家的是,邪惡的誕生以及巨大化,背後其實隱含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 平時會用巨大的邪惡這個說法,假如某個人因為內心產生惡意,攻擊他人的話,它的規模很小, 不會擴大;反而是「我只是照上頭指示去做而已」,這種沒有責任感的公務員個性,才會讓人的 惡意加速擴大,使大量的人受苦。
  • 10. 米爾格倫實驗:人很容易屈服於權威-1 Johnson Chen 082017 10 • 有一個著名但是也是相當具有爭議性的心理實驗,受到艾希曼議題觸發, 那就是史丹佛大學「米爾格倫權力服從研究實驗」(Milgram 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並且在2015年被拍成了電影 『Experimenter』, 成為了諸多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 • 這個實驗的背景,跟二戰後審判納粹的反思有直接的關係,千百萬名參與 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納粹追隨者,有沒有可能只是單純服從了上級的命令? 我們能稱呼他們為大屠殺的兇手嗎? • 在這個實驗中,被實驗者被賦予教師的角色,他必須看著另一個扮演學生 的人,被綁在電椅上接受單字測驗。被實驗者會被帶到另一個房間,透過 對講機監聽學生的狀況,只要學生回答錯誤,他就會得到指示,要按下電 擊按鈕。學生每答錯一個問題,電擊的電壓就會被調升。學生會隨著電壓 的調升,發出相對應的喊叫聲,大叫:「老師!放我出去!」、「痛得受 不了了!」而這些話都會透過對講機,傳到扮演老師的被實驗者耳中。 • 當被實驗者受不了學生發出痛苦的聲音,對研究室的工作人員反應不能繼 續時,工作人員會用平淡的語氣說「不行,你一定要持續下去」、「不要 猶豫,你應該持續下去」。 • 結果,所有被實驗者至少都把電壓調升到會引發嚴重休克的300伏特, 62.5%的人最高調到450伏特。其中有幾個人曾提出中止實驗的要求,但 都被工作人員說服,沒有一個人成功阻止實驗繼續下去。 • 這個實驗的結論就是,人是如此簡單就屈服於社會的規則以及權威。在面臨違背良心的威權命令時,十個人裡頭至少有 六個人會盲目服從官方權威,而沒有做出良心的拒絕。甚至少部分曾經拒絕的實驗者,最後也被某種原因而說服或屈服。
  • 11. 米爾格倫實驗:人很容易屈服於權威-2 Johnson Chen 082017 11 • 此外,在進行這個實驗之前的預備實驗中,研究人員還獲得了兩項結果: 1. 假使學生沒有抱怨,所有的被實驗者會把電壓調升到極限值。 2. 即使學生提出抗議,要求中止實驗,大多數的人依然把電壓調到極限值。 • 從這些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下面三點結論: 1. 我們對於權威的抗拒,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脆弱,很容易受到狀況左右。 2. 理性的聲音無法勝過情感的作用。唯有受到強烈情感的左右,人才會從強烈的束縛中掙脫,採取行動。 3. 距離遙遠,只聽得到聲音的話,我們的心較難動搖。但若親眼目睹對方的痛苦、觸碰過對方,比較可以對強制命 令做出抵抗。 • 很多自認為是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其實都強烈受到世人的評價 左右。我們每天在推測事情的正確性時,會受到權威、有頭銜 的人、名人、有錢人的意見影響,並在不知不覺中順從他們的 判斷。 • 再加上網路社會無法親眼目睹、親手觸碰,缺乏真實感所以有 人看電視新聞時,或是對在網路上的人,會毫不忌諱展現敵意 ,說出不堪入耳的話。米爾格倫實驗所提出的問題,它的意義 在現代顯得越來越重要。 • 這個實驗的結果逼迫我們去仔細思考,自己是否也助長了他人 的惡意?例如「責任不在我」、「我只是聽從別人的指示做而 已」,若抱持這樣的態度,很容易重蹈米爾格倫實驗的覆轍。
  • 12. 扭曲的認知及大腦的同理心補償 Johnson Chen 082017 12 • 如果我們的心理自我保護系統處於強力運作的狀態下,我們的認知,也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會顯得偏頗。從某個意 義上來說,這是基因生存戰略演化出來的結果。我們的感覺和情緒,天生就被塑造成容易認為自己和自己的基因複製品( 孩子)最重要。所謂認知扭曲就像這樣,它只會讓我們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樣子,因此要正確評價認知扭曲非常的困難。 • 為了補充,修正這樣的只會保護自己的認知扭曲偏差,造物主給了我們大腦建構了一個『同理心』的機制來平衡。只要看 到眼前的人受苦,我們的內心也會感到痛苦,甚至是某種程度的疼痛。這種同理心的結構,被證實與大腦的額葉額下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的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杏仁核 (Amygdala)等掌控情緒的區域相關。 • 當心裡感到強烈不安和孤獨感的時候,若有人跟自己站在同一邊, 願意傾聽自己說話,心情就會變得輕鬆,這也是當我們內心感到脆 弱的時候,通常想要尋求某些人或團體的認同(取暖)這種同理心 的效應,可以安定我們的內心,透過這種信賴感來療愈我們不安的 內心。所以同理心也是一個療愈的力量。這種傾聽動作被稱作『非 指導性輔導』(Non Directive Counselling) 的方法,其實已經獲 得許多專家認可成為心理諮商技巧的基本概念。 • 我們失控說出讓對方感到痛苦的話,或做出傷害對方的行為後,通 常會事後感到後悔與反省『我真不應該這樣說話』或者『我剛才怎 麼做了這麼過分的事情?』心理感到內疚與痛苦。 • 這個其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扭轉因為扭曲的認知而破壞人際關係的行 為,也是某種程度一個避免內疚的痛苦進而對於可能造成失序行為 約束的力量,這都是我們同理心機制的一部分,同時對於我們的社 會生活與和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 13. 霸凌行為的解析 Johnson Chen 082017 13 • 有些人為什麼會用惡意對待我們?如果是自己造成別人困擾,我們都單純的認為,只要坦率的道歉,事情就解決了。然 而明明是自己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對方為何要用不合理的手段攻擊(霸凌)我們呢? • 對於被霸凌的人,他(她)其實往往不知道為什麼被欺負?因為不知道理由,所以當然不知道該如何的應對。因此他也 只能不斷地接受遭到別人欺負的結果,然後不斷地說對不起,久而久之陷入了痛苦憂鬱的邊緣。但是對於欺負人的人 (霸凌者),往往自己除了一些表面陳述自己感覺的字眼外,例如不爽,厭惡等,他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的理由是什麼? • 研究霸凌現象的專家們作了分析,他們發覺人們在一個成群結夥的團體當中,(1) 團體的全能感(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所有 事情)會不斷地高漲,(2)只要妨礙這種感覺的人(例如不停霸凌者命令)就會引發集體的憤怒。憤怒是用來表達不滿足 感,進而引發一些肢體或口語上的暴力行為。(3)透過霸凌行為,希望能夠回到之前滿足的狀態。而這個結構往往就會 不斷地惡性循環,如果沒有人給予反擊或嘗試改變。 • 施展暴力人的內心,往往會對被霸凌的人有一種強烈,無緣無故的憤 怒,為什麼他的舒適圈和全能感被破壞?因此焦慮而需要找尋出口。 但是對於受害者來說,施暴者的憤怒是不恰當,不合邏輯的反應,因 而無法接受,並對於這些莫名其妙自己無法控制或預期的反應也因此 感到懊惱,憂鬱和不能夠接受。因此他就猜測或解釋施暴者對於自己 是否有某種的敵意,所以才採取這樣的行動。 • 同時我們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裡知道,人只要被賦予某種角色,就會 因為身處的狀況和角色扮演的影響,是很容易就能夠變成兇暴化的。 只要是手中握有一些可以自由操縱別人權力的人,在他感覺的他的權 力和舒適感受到威脅的當下,都有肯能變成暴君胡作非為。所以反過 來想和理解,這些被霸凌者的行為舉止,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天 生的個性所致,而是受到身處的狀況和角色的相互作用影響形成的。
  • 14. 群體效應和扭曲的正義 Johnson Chen 082017 14 • 同理心有所謂的『連鎖效應』,這可以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多數取決於『群體效應』的結果。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家 們就發現,當人一旦聚集成為群眾,就會表現出和肚子一人時完全不同的特質。簡單來說,會變得比較衝動,心扉,也 比較容易接受暗示,情緒變得誇張,單純,性格也會變得偏狹,蠻橫。(想像一些政治動員的聚會?)同時懂得這些原 理和站在指導立場的人就會運用 斷言-反复-感染這三種手段,操縱群眾的想法,而操縱成功的人往往就會成為英雄和最 終掌握政治權力的人! • 在範圍比較小的職場裡也常見到這樣的群眾心理影響。原本或許是某個人的無心發言,卻到最後被傳出成為工作能力相 關的批評和謠言,最後周遭的人就逐漸被感染,而且不斷擴散。最後連第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都忘記是自己傳的。也變 成了人云亦云的一部分。四處傳播的言論,對團體是一種心理操縱。散播謠言的人即便收到操縱也往往不自知,反而還 會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行為,相信堅持自己是為了職場和團體的益處著想。 • 這種現象在現代訊息社會中變得更加劇烈。例如網路上某人的發言乍看之 下似乎言之有理,但本質卻是扭曲的正義感,或是出自惡意三波的不實傳 聞等等。而在當今的社會,沒有設限的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無限制,一 瞬間地擴散到全世界。 • 近來,媒體在追求收視率和點擊率的影響下,總是喜歡針對某個事件,以 煽動性的文章圖片敘述並大加撻伐,就是受到這種群眾心理很大的影響。 正因如此,所以當我們看到群體性情情緒沸騰,大家陷入一種廟會慶典狀 態時,我們就更應該要冷靜地思考整個事情的本質,而做出最正確的反應 和解釋。
  • 15. 網路霸凌 Johnson Chen 082017 15 • 而網友又很多時受集體行動影響,「人做我又做」地進行「起底」(人肉搜尋),不覺自己的霸凌行為,可將一個 人摧毀自尊和自信透過網路摧毀,實在是十分危險與可怕。由於網路的匿名性,無法讓人們的內疚感起到一個剎車 的作用,,於是進行網路霸凌行為的人,是名副其實「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痛苦身上」。不少人會透過在網上 作出霸凌或「起底」行為,從而獲得快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把這些當作是網路遊戲的一種,比賽誰人可以取得更多 資料,令自己在網路的世界裡受到虛榮的認同。 • 以下是八種反制網路霸凌的建議 1. 立即遠離霸凌者, 接觸只會加深彼此衝突,如果意氣用事報復,可能也讓你惹上麻煩。 2. 在霸凌者刪除不當訊息前,存檔備份。採取法律行動。詢問律師 3. 將霸凌者回報網站或平台。如果霸凌者太過分,回報網站讓他們停權或刪除其帳號。 4. 報警,如果情況太嚴重,影響到學校生活或是工作場所,可以報警。 5. 尋求輔導,霸凌若讓你陷入憂鬱,甚至焦慮感到壓力大,可以尋求心理諮詢或接受醫生輔導。 6. 多接觸「現實」世界。不要迷失在虛擬網路,多享受真正的現實生活,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或是和好朋友多相處 7. 加入反霸凌的組織團體,加入團體可以得到援助,而且可以借助經驗分享,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再度拾起自信心。 8. 少用手機,不要時時刻刻滑手機,減少自己觀看這些攻擊文字的機會,盡量遠離網路。 • 網際網路不可否認地帶來了生活上的極大便利,讓學習知識以及人際溝通更多元化, 但是也使得霸凌行為更勝以往。特別是在匿名制度的掩飾下,恃強凌弱的行為從傳統 的面對面威嚇,變成以網路影片、照片與文字來威脅、譏諷、辱罵他人。也因為網路 訊息生產便利、傳播快速、流傳廣大,以及發送者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寄送,免除了面 對面的對峙壓力,讓霸凌者可以更快速且輕易的傷害他人。 • 『網路霸凌』是種不可取的反社會行為,一樣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 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 人轉而霸凌他人,或者跟偏激的選擇自殺,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 16. 扭曲正義感的產生原因 Johnson Chen 082017 16 • 心理學家大概都認同,對他人保持強烈惡意的人,其實內心正是存在這強烈的自卑和不安感。當一個人從小沒有適當培養 自我肯定感和自尊心,長大後對於守護自己的領域和利益的意識就會變得特別的強烈和敏感。當他感受到自己人生曝露在 危險中,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強烈的不安與強迫感束縛。 • 對於『被怨恨』的人來說,只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誤會,但對加害人來說,這侵害到他個人的權力。這時候為了證明,自 己的行為並非出自不正當的惡意,就會把『正義感』搬出來,想大家證明『我是站在正當立場說的』。 • 只要事情不如自己預期,就會否定他人,把對方看作壞人,成為他攻擊的目標。這類型人格的不安感永遠比別人強烈。在 判斷事務的正確性時,總是習慣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事物作出扭曲的見解,而認知的扭曲或扭曲的正義感,就久而久 之這樣堆積形成了。 • 但是換作自己,我們該如何避免我們自己個人所產生的偏見和扭曲的正義感 ,而不會落入這樣的陷阱,給其他的人造成無謂的困擾和做出正確,客觀的 好決定呢? • 基因為了生存下去,有三種條件非常的關鍵:(1)保護自己,(2)製造 自己的複製品(小孩),(3)保護小孩。只有自己的家人,親戚,支持自 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情感,可以產生非常強大的影響力,並且支配著我 們的行動。這種情感可以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難關,但它也可能披著扭曲的 正義感的狼皮,不斷折磨周圍的人。 • 因此我們要學著感受,還有接受浮現在自己內心中的情感,包括憤怒,不安 恐懼等,然後試著超越和駕馭這些讓心情起伏的元素。這不是用扭曲了的正 義感來為自己辯護或正當化,而是盡快地跳脫那個焦慮的當下,保持冷靜與 客觀。傾聽別人的意見,以開闊的胸襟接納不同的想法,反复嘗試各種方法 ,透過經驗的累積,學習如何跳脫自己可能被扭曲的想法陷阱。
  • 17. 面對扭曲正義感的迫害 Johnson Chen 082017 17 • 有些人會用扭曲的正義對我們進行攻擊,令我們防不勝防。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我們來說,或許都是不公平和不當的批評 與迫害。但是令人憤憤不平的是,他們卻往往不這麼認為,或沒有這樣的意識。不管我們怎麼解釋,在他們的耳裡都會 變成是脫罪的藉口或辯解。多數的情況下是很難期待與他們可以有理性的對話或是基於相互理解的交涉溝通。 • 無論他是公司同事,主管,鄰居,甚至親戚家人,最重要的是『你心裡準備好了沒有?』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面 對這樣的困境?』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的考驗,包括來自周遭的不當甚至莫名其妙的攻擊。假使每項考驗都能夠如你預期,那就一帆風順天 下太平。但實際上,很少人能夠所謂『一帆風順』地過完一生。反而是那些以為不用付出辛勞,就可以輕鬆解決問題的 人,他們反而容易為很多事情困擾,或者因為一些過去慘痛的失敗經驗而變得一蹶不振,過著悲慘的人生。,這是我們 想要極力避免的結果。 •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巨大的困難切割,這是很多人面對各種苦難,而不會迷失自己的技巧和工具。只做今天可以做 的事。其餘的事情明天再說。這些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轉換自己的想法(轉念)。 • 有些人被眼前的問題打敗而感到沮喪,就是因為把問題的困難度想想都比真實還要巨大,然後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其實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處在對自己的評價。 • 如果能夠把問題分割成許多細項,一步步的來完成,內心就會燃起一股勇氣,覺得自己辦得到。其實處理問題最重要的 往往是態度,就是對自己保持信賴感,相信一定沒有問題。。 • 分割處理的技巧,其實和我們構建身體重量肌肉的訓練過程是一樣的。也就是 我們不一次性的將所有重量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持續,定期一點一滴的增加重 量,這樣肌肉在才會越來越發達,發揮更大的力量。而心智的訓練也是一樣, 只要通過一個個小考驗,這樣就可以打造我們長期需要的強大心理素質
  • 18. 人都喜歡製造比自己下層的人 Johnson Chen 082017 18 • 對你做出不當攻擊的人,最希望的是你能夠屈服於他們,照他們的意思行動。這意味著你必須放棄你自己,並認同他們 扭曲的正義感和世界觀,放棄你做你自己的方式。換言之,他們是想要代表你的自尊心和自由,製造出一批感覺比自己 下層的人,藉此鞏固自己的憑空想像出來的在團體裡的位階。 • 如同史丹佛監獄實驗顯示,人若被賦予可以控制別人自由的權限,就會變得殘暴,甚至虐待對方,並且以扭曲的理由將 自己的行動合理化。校園裡常有的霸凌場景,就是霸凌者(加害者)讓被害者去跑腿,要錢,並且在公眾場合故意刁難 和羞辱被害者。甚至變本加厲,從一些有心無心的惡作劇,到最後被霸凌者自殺或遭遇意外事故死亡的悲劇。即使最後 這些事情真相大白水落石出,霸凌者也被繩之以法,但是他們可能還是無法理解問題的本質。因為但霸凌者內心需要的 往往並不是在乎金錢,物質或打發時間這麼簡單,而是一個扭曲正義形成的支配,製造比自己下層人的慾望。 • 假設每天都遭受到來自各方的攻擊,任誰都無法安穩度日的, 但是換個想法,覺得這是個可以觀察人類行為的好機會,心境 或許會有很大的轉變。如此一來,你或許就可以看到觀察到, 表面上大聲指責,霸凌你的人,他們的內心和本意事實上比你 要來的脆弱的多。 • 因此當你覺得你自己是霸凌對象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因為怕惹 對方不高興所以選擇順從對方不當要求。要知道,若一個人每 天持續到的都遭受到霸凌的辱罵和暴行,傷害更大的不僅是身 體,還有自己的自尊心。對付霸凌的方法,不是要訴求暴力的 反擊或者浪費自己的口舌嘗試與對方溝通。這或許效果有限。 重要的就是保護好,建立好一個強大的自尊心,來面對這樣的 挑戰,然後冷靜但積極地地找出最好的方法,包括找尋幫助。
  • 19. 不要被種姓限制 Johnson Chen 082017 19 • 作為基因演化生存戰略的一環,打造一個序列化社會的行動,或許早已經被植入了人類的基因裡。然而我們又擁有強 烈的慾望,希望可以某種程度上脫離集團的束縛,獲得自由。於是人們就在序列化的束縛,以及脫離束縛獲得自由之 間不斷的搖擺生存。 • 回顧歷史,以印度教中現在還存在的『種姓制度』為首,過去封建制度下的貴族君主制度,中國和日本的士農工商階 層,現代經濟社會裡的資本家與工人,甚至是學校,還有送小孩上學的爸爸媽媽們……任何社會都曾經經歷過嚴格的 階級制度直到今天,才慢慢地獲得了解放。所以若有人覺得自己和團體的價值觀和氣氛格格不入的時候,我們事實上 是有選擇可以脫離,並且透過離職,退學,搬家等方法離開這樣負能量的影響。 • 『種姓』與『階層』都是一個人類所編出來的語言魔術。往往是 一些有心人士透過語言的魔力,讓你照著他的意思和規範行動生 活。你越想它,你就越容易被這道看不見的枷鎖束縛。這樣會方 便在先前透過序列排除在高層的人繼續掌握權力,享受特權。不 管是在印度,還是在校園,職場等。而當我們說出『種姓』的這 個名詞的時候,它就會真的存在,然後你就會覺得自己遭到五花 大綁,甚至覺得不可能逃出這樣的枷鎖。 • 所以千萬不要被這樣的惡意迷惑住。這不僅是你個人的問題,還 牽涉到你的家人小孩們的自由與將來。你可以做的是,首先,讓 自己從這樣的言語中獲得自由,相信自己的第六感,不要被其他 人的花言巧語牽著走,把自己的人生變成自己的,這才是最重要 的事情!
  • 20. 日本的學校媽媽友種姓制度-1 Johnson Chen 082017 20 • 日本其實是一個崇尚集體主義,小團體主義的社會。這也是媽媽友霸淩和校園種姓制度的根源。每個日本人從出生起就 在積極尋找每個階段屬於自己的圈子,幼兒圈、學生圈、單身職人圈、工作朋友圈、商業圈、媽媽圈、老年人圈等,而 不能融入的,就會感覺無比落寞,感覺世界末日般的被排擠在外。 • 日本校園無處不在的『霸淩現象』(いじめ)其實可以堪稱是媽媽友(ママ友)之間霸淩的延伸版。日本的學校,尤其 是幼稚園及小學,會強調媽媽們要積極加入學校教育的互動。例如學校會舉行的各種親子活動要求媽媽們參與,規定媽 媽們每週準備一兩次便當,孩子們互相也會比較誰的媽媽便當更好吃。另外每個媽媽抽籤輪值組織孩子們的活動等。 • 除了上述加諸媽媽身上的壓力,還有一項更可怕的精神壓力那就是媽媽友的霸淩! • 日本主婦生孩子後,經濟有點條件的(丈夫的收入能維持家庭生活)一般會選擇全 職在家帶孩子,每天被家務和照顧丈夫孩子的事情困擾,基本也等同於喪失了個人 空間和社會性,這時要想不被社會遺忘,加入各種媽媽友群體便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了。媽媽們互相抱團取暖,形成一個個無名的團體,媽媽友大多以孩子年齡和階層 劃分,常見的“同社區媽媽友”、“班級媽媽友”等等。孩子上學時,媽媽友們便 一起組織玩耍,接孩子放學後,媽媽和孩子們也約在一起玩。 • 媽媽中的“特殊者”(貧困、性格孤僻、特殊情況等)也很有可能成為媽媽友中的 被霸淩者,霸淩手段主要是精神霸淩,如孤立、背後議論等。讓人難過的是,這種 霸淩往往與校園霸淩息息相關,孩子們敏銳的從媽媽的反應中知道誰可以被霸淩, 知道對方是敵是友,被霸淩媽媽的孩子往往也容易成為孩子中的被霸淩者…..
  • 21. 日本的學校媽媽友種姓制度-2 Johnson Chen 082017 21 • 很可悲的,日本的媽媽友種姓制度在最終,往往是由金錢來 決定的,重要的幾個因素有: 1. 『丈夫工作狀況和收入水準』 2. 『住所』位置代表租金檔次和高低。住的是富人區還 是窮人區?租得還是買的?全額付清還是貸款? 3. 『孩子就讀學校』:國際學校?私立/公立學校?名氣 如何?學費如何? 4. 『衣著牌子,生活品味』:日本主婦普遍熟知各種品 牌,崇尚精緻和品位生活,很會控制自己的體重,注 重化妝打扮。 5. 『消費水準』:出門坐什麼航空公司?購物去高級購 物中心還是街邊小店?去哪裡用餐? 6. 是否為受歡迎的性格與交際能力 • 這個媽媽友因為收入和生活方式階級比較而產生的霸凌,最終延伸到學校成為青少年霸凌的一個根本原因之一, 也其實已經早被拍成了一部日劇《母親遊戲:她們的階級》引起討論與關注。然而悲劇還是不斷地再發生,就在 2015年4月,在日本栃木縣佐野市私立小學的兩位媽媽相繼自殺。調查證實,起因是兩位媽媽的孩子在學校被其 他孩子霸淩,然後兩位媽媽去找其他母親商量,請求不要讓你們的孩子欺負我孩子了,結果反而兩位媽媽也被孤 立,被霸淩了!兩位媽媽遭受的長期心理霸淩成為自殺的導火索………
  • 22. 逃避雖可恥但用用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Johnson Chen 082017 22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是2016年最受歡迎,改編自日本流行同名漫畫的電視連續劇集。饒舌且看似無厘頭的劇目抬頭 ,其實來自於匈牙利的古老諺語 Szegyen a Futan, de hasznos.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一劇表面是輕鬆愛情小品,實 際上它所帶出的訊息卻超越普通電視劇層次,特別是在心理學上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值得反复的回味。 • 在人際關係與心理狀態上,逃避至少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1. 人際逃避:社會焦慮或社交恐懼,指的是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會有莫名的焦慮感,與人說話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稍微相處久一點就會覺得很緊張 、不知道該說什麼、害羞、或者是想趕快逃離現場之類的。有可能是來自於童年我青少年時期的一些自卑感、被霸凌的經驗等等。輕微的社交/ 社會焦慮(social anxiety)也可能顯現在不知道如何跟人打招呼、說再見等等。 2. 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不喜歡太靠近黏膩的關係。當伴侶問到一些比較內心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習慣維持和伴侶比較 疏遠的距離,也不太擅長說一些自己的感受。有一些研究發現,這種類型的人在情感上很容易蜻蜓點水,不斷的轉換伴侶,每一個都沒有深入, 或同時和不同的人交往。 3. 逃離情緒:並不是典型的心理學用語,不過你會在很多實務心理工作經驗上面看到這樣的狀況──當事人不願意接觸自己的情緒,或者是過度的超 級理性、只用大腦來思考和推理事情,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也有情感交流的部分。這種類型的人可能在處理人際問題的時候,會過於使用邏輯推 理「就事論事」的方式,看起來好有腦好聰明,但實際上不但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對方的情緒。 • 當然,上面這三種分類並不是互斥的,而且世界上還有更多種不 同可能的逃避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例如說逃避結婚、逃避 工作(例如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逃避去面對一直以來困 擾你,但又不敢碰觸的人生議題。 • 但是就像劇中男主角平匡說的:「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一 個症狀或生活策略看起來雖然非常奇怪,但是它之所以可以繼續 被保留下來,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當事人透過這種方式跳過或 是解決了生命中的某些困難,獲得了好處和接下來生存的勇氣和 動力
  • 23. 克服霸凌,你有優越的基因 Johnson Chen 082017 23 • 人既然說是生物,想要消滅霸凌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從生物學上 的角度來說,我們身體的機制原本就是塑造成要打倒對方,讓自己 存活下去的模式。 • 然而為了避免大家做出蠻橫的行為,例如互相殘殺,所以我們發展 出一個『社會』的組織,來約束,規範互相尊重的法律規章制度和 道德標準。多虧如此,我們人類才可以在過去五千年裡文明快速的 發展與進步。 • 但是互相尊重對方自由這樣的生存方式,和人類某些生物性需求並 不兼容,所以侵犯他人權利的事情才會一直層出不窮,因此霸凌和 不當的人身攻擊都會一直存在。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客觀事實。 • 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還能抱著一絲希望。因為現在活著的人,都是從遠古激烈適者生存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人 類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是代代先祖通過激烈甚至生死戰鬥而存活下來的珍貴基因。要記得我們並不是脆弱的存在, 沒有道理因為區區的現代霸凌行為就被擊倒。 • 同時,人的存在會在自然中找到一個平衡。萬萬的事情都有因果關係,沒想過過去自己不經意的事情,繞了一圈 回來之後可能對現在的自己造成巨大的影響。對別人好其實就是對自己好。也就是古人說的『善有善報』。所以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瞬間,不要輕忽與別人的相處,雖然有對自己好也有對自己不好的人們。 霸凌是短暫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完全有能力可以解決的。我們更重要的使命是活出一個精彩屬於你自己的人生。 或許一些小小的挫折和短暫的痛苦是為了準備讓你更勇敢,更堅強地面對後續的人生和你的任務。人生如果沒有 挑戰,便無法定義使命。你有完全的能力可以克服困難。只是要記得,霸凌你的人往往內心其實比你脆弱。在理 解了這個道理,原諒他們,寬恕他們的狹隘無知,你與生俱來的強大內心力量,就可以完全獲得釋放讓你運用!